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几十秒识别宫颈癌、1分钟辨中医体质……大湾区智慧医疗好戏登场

2019-06-21 12:08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港中旅oa 杀戮都市电影 下雨 投资者说 文过饰非 绝命制裁x ddu yf77

  【编者按】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可谓是重中之重。作为全球科创领域的“当红炸子鸡”——人工智能(AI)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备受重视。为此,近日,南方日报、南方产业智库就联合广州市社科院、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会等专业机构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AI产业深调研”。

  根据计划,调研团队将深入一线、实地走访过百家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从出行、零售、金融、教育、医疗、互联网等诸多应用场景切入,对粤港澳大湾区AI产业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度探访。

  让我们来看看老百姓最关心的医疗健康问题如何借力AI技术实现体验升级吧!

  “未来如果胃不舒服,很可能去的不再是医院而是超市,到售货机上购买一个(AI)检测胶囊吃下去。医生在办公室打开脑,通过网络就可以看到病人的检查结果,再经过微信,告诉你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在刚刚结束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兆申描绘的人工智能+医疗的未来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发展势头凶猛,其中“AI+医疗”可谓人工智能最重要的落地场景之一。作为医学AI“国家队”的腾讯觅影已经解锁食管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多个病种早筛能力;“AI+中医体质识别”正从广东走向欧洲;全球第一个眼科“AI医生”早已在广州“开诊”……粤港澳大湾区在医学AI领域的尝试已经初见端倪,人人期待的“大白”(智能医疗机器人)还远么?

腾讯觅影已解锁多个癌症病种早筛技能。

  现状:AI导诊和辅诊渐成医院标配

  25岁的李璐(化名)因身体不适想到医院就诊,可她不清楚自己该挂哪个科室的号。打开手机上的医院微信公众号,点开AI就诊助手,输入自己不适的部位和症状,AI助手1秒就为她推荐了相关科室和医生。

  类似场景,在广东许多大医院已经司空见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的AI导诊正成为智慧医院的标准配置。根据腾讯医疗最新发布的数据,AI导诊已接入近300家医院,累计提供470万次精确的导诊。

  这只是AI在医疗系统的牛刀小试。将顶级医生的经验复制学习,辅助临床医生诊疗、决策,是AI在医疗领域更为广阔的舞台。

乔友林教授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发布AI+早期宫颈癌筛查系统。

  “医生利用这一辅诊系统,可以上传电子阴道镜图像,让系统在几十秒内智能判别病变结果。”5月2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乔友林教授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智慧医疗专场发布了腾讯觅影又一个新产品:AI电子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

  腾讯优图实验室医疗AI总监郑冶枫介绍,采用全新设计的深度学习网络架构,这一系统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识别任务上能够取得与高水平医生相近的识别准确率。目前,AI电子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已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上线。

  粤港澳大湾区“AI+医疗”在肿瘤早筛上一早发力。2017年11月,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其中明确依托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平台。2018年10月,《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将广东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高地,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大支撑。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首批“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腾讯公司建设“智慧医疗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腾讯觅影的AI机器人给出影像识别结果辅助医生决策。

  作为腾讯首款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医学领域的产品,腾讯觅影自2017年8月上线以来,已经集齐早期食管癌、早期肺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结直肠肿瘤、乳腺肿瘤、早期宫颈癌等多病种辅助临床医生的能力,从广东走向全国,在100多家三甲医院落地。最新数据显示,腾讯AI影像已辅助医生阅片2.7亿张,服务近160万名患者,提示高风险21万次;AI辅诊累计分析门诊病历800多万份,提示高风险16万次。

  机遇:“AI医生”加速下基层利好社区医院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医护人口缺口达1000万,每千人里只有0.4位全科医生。相对于医疗资源的缺口,顶级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是更大的痛点。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1308家三甲医院近80%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AI医生”正试图通过将顶级医生的经验向下伸展,辅助基层医生提高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破题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状。

  拥有丰富医疗资源的粤港澳大湾区,在“AI+医疗”推动力度上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7年5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已经开启了全球首个眼科“AI医生”门诊,在临床医师监督下,由人工智能进行眼病诊疗。2018年6月,全国首个AI医生下基层项目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启动,越秀区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试点机构。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林浩添教授介绍,“AI眼科医生”可以自动读取眼底照相机拍摄的视网膜影像,对眼部血管、视盘、黄斑和神经等各区域进行分析,对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全身性慢性病,及高度近视、老年性黄斑变性、静脉阻塞、白内障等常见眼病进行筛查。“目前第一期进社区项目已经进入总结阶段,第二期项目将在下半年启动,预计将扩大到广州白云、黄埔等区共10个试点机构。”

  “AI眼科医生”背后的技术支持方之一Airdoc公司,将“AI医生”带出了医院系统,进入更多应用场景。你到体检机构拍片做检查,背后帮你筛查的可能是“AI医生”,你到眼镜店查个视力,可能除了近视外还能查出糖尿病等其他病变。据悉,Airdoc公司目前已经与爱康体检、宝岛眼镜等集团建立合作,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分析技术进入大众生活。

  趋势:借AI融贯中西医将开辟新蓝海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