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万物互联时代,智能家居的区块链突围之路
历经十年行业发展,五年行业蛰伏,智能家居似乎要在2019年实现爆发。
这股热潮同样席卷到国内市场,家电企业、消费电子、互联网公司、运营商等产业链关联机构纷纷入场。
据艾瑞咨询研究报告提出,智能家居市场这几年将保持在21.4%的年度复合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819.3亿元。
智能家居市场格局呈割裂的状态,跨平台、跨生态联盟的设备无法实现联动。不同通讯协议之间的互联互通已被证实并非难题,然而,设备和生态之间的隔阂成为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桎梏。
智能家居的最终形态是形成一个家庭所有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涵盖人与物、物与物的互动关系,并实现可持续的运营。
跨平台联盟生态体系由核心机构主导的多中心生态体系跨平台联盟生态体系的建立,以长虹为例,长虹信息安全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唐博向锌链接介绍,万物互联首要解决的是数据孤岛问题,必须跨平台协作,长虹早在2012年就开始研发智能家居,从去年开始研究和推动智能家居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
据唐博介绍,很多智能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智能设备联网以后,一个设备对温湿度等环境属性的感知形成一个信息上报的过程,一些伪造或者被恶意控制的设备上报不真实的数据非常容易;另一方面,在接收远程指令的过程中也很容易遭受攻击或伪造。”
后来,长虹发现区块链技术更大的价值,而建立跨平台生态,多平台间不可避免需要在商业博弈中实现技术互通、在终端设备的主权和数据的使用权达成共识,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平台间的互信、公开透明和利益的公平分配。
唐博称,很多家电厂商都会面临这样的需求。长虹目前在智能家居样板间和展厅建设示范工程,通过实验室做技术研发迭代,以点带面方式推动智能家居网络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形成势能。
长虹的智能家居并没有自行研发公链或联盟链,而是倾向于与区块链技术公司合作。
由核心机构主导的多中心生态的整合体系,并不意味着不使用区块链建立一个中心化的平台,而是以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为中心,构建生态。将智慧起居、智慧卫浴、智慧洗护、智慧厨房美食、智慧安防等跨品牌、跨场景的设备联动起来,这锌链接联系到海创链CEO张弢,据其介绍,海尔本身从管理实践上就跟区块链契合度较高。海尔实践的人单合一模式,秉承“人人创客”的理念,将其组织架构做了调整:从一个大的集团型企业变成成百上千的小微公司,在平台化战略转型过程中,海尔家电板块正在将“家用电器变网器”,海尔家电集团COO薛伟告诉锌链接:“变成网器目的就是让所有家电设备可以做到互联互通。”
在海创链智能物联架构图中,“海尔在做食联网跟衣联网时,实际上是以冰箱为切入点,做整个食材行业的生态,以洗衣机为切入点,做整个服装行业的生态。在做生态化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应用到区块链技术。”张弢透露,目前区块链平台建设在逐步完善中,各种数字技术的使用也在筹备。
假设冰箱本身是一个储藏食材的容器,这个容器智能化后,可以依据日常的食材消耗习惯,对家庭每一位成员的口味习惯都有所了解,自发地在网站下单,购买食材。这对用户而言,并不需要做很多的操作。
“每个家庭用户的信息数据,我们不希望只存在某一方,如果是这样,就又变成中心化的东西了。”张弢坦言。
“海创链”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生态平台,由一家大型核心机构主导,形态上相对集中,而内部又呈现出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的设备互联互通,甚至延伸到智能家居外部的一些场景。
统一身份、统一标识
必须要有统一的数字身份标识,能够互相识别认证。
微众银行区块链应用研发负责人苏小康认为,“5G时代的到来可能会推动下一波浪潮,而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正是这一轮科技革命的重点突破方向。任何一项技术都会有起有伏,最终能站到浪潮之巅的那批人和企业,都是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满足了人类的普世性需求,从而把握机会、乘风而上的。”
苏小康认为,万物互联的背后一定是基于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进行的,“未来会有很多智能终端的设备,不管是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还是大型的机器人等等,每个设备都需要用一个ID去标识,而且这个ID应该是唯一的、统一规范的。”
数据时代的隐私安全保护的前提在于数据的确权,而数据确权的前提,在于给每一设备搭上独一无二的ID,WeIdentity基于这一想法提出。
苏小康称,微众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WeEvent解决方案,就是为了打通应用程序、物联网、云服务和私有服务等不同平台,实现跨机构、跨平台的事件通知与处理。
由此,多中心化的解决方案要比中心化的解决方案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区块链技术推动着割裂的智能家居市场实现联动,搭建了设备之间的可信桥梁。
想要实现这一场景,或许需要社会对新技术的认知更新,产业联盟的建立和发展,各类技术标准的完善,商业模式的创新等努力。但正如唐博所说,“。努力去做,才有实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