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为什么联通笃定eSIM大时代来了?一文明白前因后果

2019-04-05 11:05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带地名的成语 带狗的成语 带猴字的成语 带虎的成语 带火的成语 带龙的成语 带目字的成语 带石字的成语

物联网智库 原创 作者:Enzo

导 读

SIM卡开始逐渐从历史舞台退出,eSIM将粉墨登场?等物联网场景的成熟,eSIM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智能手机方面,根据GSMA移动智库对eSIM应用场景的分析,中国在智能手机市场领域向eSIM转型虽然晚于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但在中期将迎头赶上。到2025年,中国将有20%到35%的智能手机通过eSIM连接。2025 年,中国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eSIM智能手机市场,约占全球 eSIM 智能手机连接的五分之一。

第四,就市场发展来看,以2019年作为界限,5G、AI、边缘计算等新型技术正加速趋向落地,eSIM在融入设备上与插拔式的SIM卡相比有着绝对的便捷优势,且安全可靠性高。

在成本投入方面,eSIM通过无线远程下载的方式(OTA)进行更行,既避免了企业人力、物力的大面积投放,其小巧的设计又增加了可连接设备的规范和性能。

国内目前处于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双管齐下的阶段,要想产业互联网能与消费互联网一样爆发出强大经济活力,eSIM的应用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国内eSIM进展如何?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工信部最新的报告显示,国内移动用户总数已达15.7亿户。而根据已有的预测,中国将是5G时代全球最大的市场,连接量占到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物联网市场更是数以万亿来计。

而根据麦肯锡预测,eSIM技术到2021年在全球将实现50亿个连接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5%,2022年,eSIM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4亿美金。

中国eSIM启动较晚于世界,但作为国内市场的享有者,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自然也不会视而不见。

三家都是GSMA关于智能可穿戴设备远程SIM卡配置规范的拥护者,中国移动在去年3月与华为、阿里通信等企业组建了eSIM执行委员会,6月开通了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长沙、郑州、武汉七城eSIM试点。今年1月19日发布了eSIM卡服务,主打“一号双终端”。

中国电信则从持反对态度转投eSIM怀抱,去年10月,其宣布在上海、广州、南京和成都4城开放试点,但也仅限当地手机账号开通使用。

中国联通则是三家中最积极部署eSIM业务的运营商。联通开始研究和布局eSIM从2015年开始,2017年在上海获批eSIM可穿戴设备业务试点项目,2018年与华为、苹果在6省推出一号双终端和独立号码业务,如今更是成为三家当中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eSIM业务的运营商。

结语

总而言之,eSIM这项技术被重新提及与5G、物联网的到来有着莫大的关系。同时,从不同角度探究,无论从技术还是各方利益来看,eSIM技术都在向前。

另外,eSIM也注定不会是最后一次SIM卡的革命,毕竟它也未能脱离硬件(实体,不用更换不见得消失哦),但当前智能消费产品井喷、产业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技术创新为主导下,正让eSIM在最近两年光彩暗淡后又迎来了新的发展苗头。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