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千家网CEO向忠宏:智能家居玩家到赢家的变化
[导读]两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变得炙手可热。互联网巨头和初创企业纷纷起身,意在从新兴的智能家居产业分到一杯羹。那么,智能家居企业的成长基因何在?如何从玩家成为赢家?
前言:近两年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变得炙手可热。互联网巨头和初创企业纷纷起身,意在从新兴的智能家居产业分到一杯羹。那么,智能家居企业的成长基因何在?如何从玩家成为赢家?
苹果软硬件结合的优势,曾让其他厂商望尘莫及。而新一代iPhone 6被动升级大屏后,有评论称苹果的硬件创新能力已走向平庸和衰竭。iWatch、Homekit纷纷亮相,外界不免猜测,苹果正在从智能健康、智能家居、移动支付等物联网领域寻求新生。
在我们所熟悉的生活空间,为家具建材、环境设备、日用品加上传感器、通讯模组、微控制单元,通过App连接到云端,就能够迅速演变为一个个智能家居产品。智能桌、床、镜子、马桶、沙发、按摩椅、水杯、牙刷,甚至是地板、墙面、地漏。“人工智能管家”正在一步步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千家网CEO向忠宏
从窄众到大众
FBK:智能家居的概念从何而来?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自动化”有何区别?
向忠宏:智能家居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其雏形家庭自动化(Home Automation)是从工业自动化演变而来的。我们希望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自动发生,比如说自动控温、控灯、浇水等一系列动作。在我看来,自动化实际上是基于“设备”功能、按照既定程序处理实现的。而如今物联网状态下的“智能家居”,实际上是一个基于“空间”的有机系统。这个智能的生活空间可以是住宅、酒店,也包括车船、飞机等。
自动化一旦实施,人们一般无法介入。而我们今天所说的“智能化”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所有的设备互联,整体分析空间状态后,每个设备以大数据分析的经验值执行动作。因此,智能家居有自我适应、自我学习、统一协调的能力。美国Nest温控设备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它能够学习住户的行为习惯。智能化不是简单地利用控制器、Wi-Fi 等技术和手段进行控制,它实现的是物与物的联接、人机感应的互动。
FBK:1999年,比尔·盖茨就曾试图通过与弘基、联想、海尔、步步高等公司合作,以“电视上网”为诉求的“维纳斯计划”以失败告终。之后的十多年,智能家居一直是窄众市场,为何会在近两年有所突破?和产业链发展有何关联?
向忠宏:没错。这两年,智能家居的创业、投资环境等和十几年前有很大不同。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十分完善。总体而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催熟了智能家居的基础配套。
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带动芯片、传感器 、通讯模组技术的发展,小巧、便宜的小型组件可以直接嫁接到智能家居上,使其有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产业链源头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组件的价格持续降低。
谁是未来的赢家?
FBK:各类企业都在试水智能家居。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您认为什么类型的企业、怎样的商业模式更容易取得成功?
向忠宏:进入智能家居竞争格局的企业千差万别,简单来说形成三个分水岭:大公司都在产业链源头做底层支持或平台;传统的公司在智能家居系统集成,面向特定的用户提供服务;而创新团队大多在做单品。
第一阵营的企业也可以分为两个子类,如苹果、谷歌、京东、阿里、腾讯、百度、360等构建智能家居支持平台或操作系统平台的企业;和提供传感器、通讯模组、芯片、微控制单元、电池的企业,它们有自己的专利和足够的产品竞争力。例如,京东推出JD+计划“孵化器”模式,为厂商提供所需的各类资源,包括开发套件、电商平台和投资支持,试图营造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
总体来说,这类企业不生产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而是为智能家居的整体建设提供相应的配件和能力。它们进入门槛的最高,特别是做应用类App、云平台,实际上都是“烧钱的游戏”。它们需要将足够多的设备连接进自己的平台,才能撑到最后,将用户转化,形成其他增值服务或价值。而这一类公司连接或销售设备的体量都是非常大的,几乎面向所有的智能硬件或产品开发,因此也将成为未来最大的赢家。
为抢占物联网竞争优势,互联网巨头如今就纷纷为未来布局,积累海量的用户、聚集海量的设备。它们没有限定商业模式,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即使今天这些互联网公司没有找到方向和路径,再艰难也要去做这件事,因为谁都不想丢掉未来的机会。
FBK:第二类是专业智能家居系统的厂商?
向忠宏:我们称其为智能家居系统厂商或品牌厂商,它们面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为智能化的居家空间提供相应的设计、安装和服务。像海尔、霍尼韦尔都是典型的智能家居品牌厂商。从2000年至今,国内已经有两三百家这样的厂商,有的做得还不错。
为赢得“尖叫”而快跑
FBK:既然前两类公司的门槛都相对较高,初创团队如何在单品开发中找到自己的优势?
向忠宏:小公司在智能家居、尤其是单品方面的创业相当艰难。初创团队在硬件设计制造的工艺、生产流程控制、原材料采购方面的经验不足。其实应该仅仅是关注产品的功能性,供应链管控、原材料采购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招致失败。设计、研发、用户交互体验设计、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的能力缺一不可。
在创业团队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激励竞争的时候,需要引入众筹模式帮助创业团队筹集资金,将用户需求倒置于产品研发之前。完成研发、生产之后,京东、海尔U-home这样的平台帮助它们销售,投资机构帮助它们投融资。让这些创业者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参与到智能家居的创业和创新中。当然,进入门槛低所遭遇的问题就是同质化竞争相当严重。单品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打破尴尬的局面。
智能家居单品的创新首先要讲究“极致的用户体验”,产品在不断更迭中完善。如果产品原来的构架不适合今天85后、90后主打的市场,公司就要更换全新的产品设计思路。产品一定要超出用户的预期,让用户“尖叫”: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因为消费者正在觉醒,品牌的拥有者或拥护者决定着品牌的走向,他们“参与”到产品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