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鲍跃忠新零售论坛,企业如何把握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新发展机遇

2018-12-23 10:40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疯狂猜图汽车品牌 疯狂猜图全部答案 疯狂猜图人物 疯狂猜图人物答案 疯狂猜图人物角色答案 疯狂猜图人物角色绿色 疯狂猜图人物角色所有答案 疯狂猜图人物与角色 疯狂猜图手表

鲍跃忠新零售论坛,企业如何把握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新发展机遇

2018-12-19 08:59 来源:鲍跃忠新零售工作室 新零售 /人才 /供应链

原标题:鲍跃忠新零售论坛,企业如何把握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新发展机遇

本次分享特别邀请著名供应链专家、上海大学教授、欧睿供应链创始人高峻峻博士

高峻峻:

新零售论坛的各位新老朋友,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受鲍总的邀请,跟大家进行交流。今天主要是从未来的发展机遇角度,企业面对新零售,如何进行人、货、场重构和大家分享我的研究观点。

我的观点是:新零售跟当年的电商一样,是摆在企业面前难得的机遇。之前很多的企业在08、09年的时候,对于电商的争论也是非常激烈的,那个时候大家都想不太清楚电商到底是自己做还是招待运营来做,电商到底它应该是清库存的渠道,还是一个全新的市场。

后来我印象很深的有一家企业非常明确的提出,电商就是新市场,新的消费群体也是新的渠道。

所以,当这样的战略非常明确了之后,它背后所有的商品,所有的供应链,所有的品牌的建设,完全都是在这样全新的视角下去构建。发展到今天,电商,尤其是品牌电商,大概也有了十年的历史了。

在这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最初的战略非常清晰的企业,到今天它电商的规模相应的也会大一些,比如像三只松鼠是比较早的开始做电商的,所以他光线上的业务也有五六十个亿的规模,良品比它稍微晚一点大概在12年,但是线上的规模也不小。其他的企业跟他们基本上就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了,大概是他们1/10的量。

包括渠道也是同样的道理,之前不管是街边店、专卖店、百货商场,包括到今天的shopping mall也成为了一个红利相比较丰厚的一个渠道。

那么电商也是一个渠道,但他今天也在面临着红利消退。线下的价值大家又重新开始思考。大家也不会再说电商抢了我们线下的业务,现在大家说的比较少了。

其实反过来讲应该这样来看,整个的商业它本身就是在随着消费者的变化,不断在建设新的渠道。基本上每7、8年大概是一个大的波段。可以回想一下专卖店起来的时候,基本上是2000年1999年的时候。所以大概就这样的8、9年的时间,大家发展到品牌的电商,现在刚好又过了这样的8、9年的时间,到了今天新零售的时代了。就跟我们2000年的那一波品牌起来,或者是2008年的电商起来,其实是同样的道理。

这一波新零售起来,能够抓住这一波机遇的话,它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要有一个非常明晰的认识,或者说需要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就有清晰的战略,清晰的一个发展规划,才会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十年的时间里能把你的竞争对手甩在后面。

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不少的零售企业,因为早一步认识到新零售的特点,所以就比其他人往前走得快一些。这个距离到底有多远?也是我下面想表述的。

我个人的观点是:这一波的新零售跟以前到底有哪方面的不同:全渠道、数字化和供应链的新生态会是一个比较显着的特征。它的表现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品牌、新商品、新业态和新模式。

它在涌现的过程中,用的手法是人货场的重构,用到的技术是今天的智慧门店的很多物联网的技术和数据决策分析、人工智能,在组织架构上会跟以前有很大的变化。

(一)关于全渠道:

渠道变化经历了单渠道、多渠道、跨渠道。这一波新零售才是全渠道,大家对于全渠道的理解会有各种各样,但是从比较标准的发展阶段上来讲,是经历过单、多、跨,然后才是全渠道。

跨渠道和全渠道尤其容易混淆,其实跨渠道的意思是对于消费者来讲,它从它的搜索一直到购买,会有一个全程的链条,这链条中的一部分是在这个渠道产生的,另一部分是在另一个渠道实现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线上引流,线下去买单或者是线下体验。

而全渠道的意思是完全匹配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就相当于是我们所说的消费者喜欢什么?消费在什么场景下去买这些商品,它的体验是怎么样的,它的搜索过程,它的选择过程已经分不清楚他到底是在哪个渠道里完成了,场景更加多样,随时随地发生。

所以这一波的新零售其实在商业模式上是非常好判断的,就是他到底是不是全渠道,意味着消费者是不是因为他所有的消费习惯,搜索选择,在这种场景中,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你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它对你的偏好它是不是真的改变了。只要他真的改变了,这一波的全渠道的设计就是OK的。

这一次的全渠道对企业带来比较大的挑战是什么?我的观点是:人、货合一;店、货匹配;千店千面。这个背后带来的是企业的商品真的要突破原有的边界,要将研发、企划、商控和后续的供应链的全过程完全贯穿。

但是在贯穿的过程中,马上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不管是主管销售,还是主管用户商品,还是企划,用户画像的部门等等,都会发现一个问题:他们的目标人群判断规则非常模糊,大家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认知,有的可能只是在某个部门说,我们请了某某很有名的市场公司帮我们做了我们的用户画像。但是下一个问题用户画像用在哪里?对我们人货合一、店货匹配有帮助吗?往往看不到,往往做了非常多的用户画像分析,但他完全还是停留在对用户的简单描述,这个描述很多时候还是人口统计学的方式,他的年龄,他的职业,她有没有小孩,包括它的消费力,但是这些都跟企业的货没有关系。换句话说,人跟货是完全分割的状态。

现在就处在一个人的界定非常传统,所以会导致我们企业尽管有各种会员系统,有各种ERP系统,但是自己的小数据其实是没弄清楚的。

那么大数据更是用不起来的一个状态。因为这一波的全渠道跟之前的跨渠道和多渠道很大的区别,就是它已经完全围绕不仅是人群是谁很明确,而且人群的需求很明确,而且需求能够落地到商品上,去指导到我们商品的研发,指导到我们的铺货,包括我们整个的上新节奏。

这些全部就是应该是由需求端来决定的,但是因为需求端很模糊,跟我们后端的货之间没有太大的关联,它往往只用来投放广告,或者做了一些相应的营销。实际的人、货、场一直根本没有打通。

反过来我们再来看大数据里有什么?因为所有的大数据提供方一般不会给你最底层的数据,给你的都是统计的结果。统计结果必然涉及到它背后的每个人的标签是怎么打的。他所有的背后的标签都是由这家公司自己打的公共标签。对于一个特定的品牌商而言,这种公共标签对我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