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智慧城市比你更懂你

2018-12-14 12:11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言的成语 言意打一成语 炎黄子孙的意思 洋洋纚纚 药店飞龙 一 打一成语 一暴十寒 一筹莫展是什么意思 一锤子买卖

交通信号灯红绿波加快车辆通行速度

交通信号灯红绿波引导车辆快速有序地通过路口

  ■ 时报记者 张文弟 报道  记者 贾成龙 摄影

  “我们最大的亮点,

  是用一套理念和机制把这些亮点统筹在一起,

  让所有方面都做得好,这种管理架构全国独一无二。”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慧生活,无论你想去哪儿,轻触屏幕选择目的地,汽车自动选择路线,绕开拥堵路段,带你一路顺畅到达目的地。“有记忆”的跑步机、体重秤,可自动记录主人的锻炼习惯、体重变化,并上传网络。而成千上万台体重秤、跑步机的真实数据,则可以成为当地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未来城市的每一寸肌肤里都将有智能的细胞,它能充分感知外界的变化,进行自我调适,并与外部达成良好沟通,实现城市效率与效能的最大化。”这是硅谷未来研究所主管安东尼·汤森描绘的智慧城市的美好景象。随着大数据的开放、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慧城市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人们开始真切体会“智慧”带来的美好生活。

  智慧城市

  究竟什么样?

  日前,由国家信息中心、国际数据集团(IDG)主办的“2018亚太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公布了2018年度亚太智慧城市评选榜单,开发区的“智慧泰达”项目获评“2018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

  相比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俨然是一件新事物。智慧城市概念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结合的产物。遗憾的是,关于智慧城市的构想跨越了十年,对大多数人来说仍是意义含混不清的名词释义。

  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专家认为,有两种驱动力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2018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论坛上,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发表了主题演讲,就智慧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四大阶段做了深刻阐述,他认为,1.0版本是数字化,让物能说话;2.0版是网络化,通过网络数字化,城市要建立网络连接,实现数据交互,让物与物之间能对话;3.0版是智能化,在网络传输基础上实现局部智能反应与调控,如智能设备、智能交通、智能工厂,让物与人能交流;最后4.0版是智慧化,让城市学会思考。

  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智慧城市的设想,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智慧城市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能化成果。此外,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

  随着智慧城市的创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究竟能带来多少颠覆性的改变?虽然答案是未知的,但是生活、工作在新区的人们已经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居民们可以“刷脸”参加社区活动;医院取消人工挂号,开通智慧门诊;智慧信号灯、“绿波带”成为早晚高峰治堵神器……

  “很多人看到和理解的智慧城市,可能只是智慧城市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其实,智慧城市是一个综合概念。”泰达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负责人陈松表示,按照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智慧城市水平要体现在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智能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改革创新、市民体验等多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又细分出很多内容,如惠民服务方面,还包括政务服务、交通服务、社保服务、城市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就业服务、帮扶服务等。而只在某一个或者某一些方面打造智能化系统,并不足以创建智慧城市。“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智慧城市不是建得不够多,而是建得不够统一和统筹。”陈松说。

  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优先特别重要。

  经过十多年的信息化积累与沉淀,开发区智慧城市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梯队,在新一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具备了殷实的基础,并在多个领域率先进入“无人区”。集成IT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2006年建成视频全区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前瞻性强化布局视频基础设施,覆盖全区2800个监控点位,配套了多套光纤资源和独立供电能力,可以随时挂接各类现场设备并提供网络支持。新型IT架构升级迁移方面,建有统一的数据中心和地理信息共享GIS平台, “十二五”早期建设的虚拟化平台支撑了绝大多数政务信息系统,同时针对安监、城管、交管等业务需求,初步研发了视频大数据分析平台,进行了大数据建模工作。创新应用方面,围绕城市管理、社会管理、行政审批服务、教育、医疗、市场管理等核心领域,成功践行30多个业务系统,成为全国性标杆。其中:数字城管平台,获得国家4项专利和天津市科技进步奖;新市民综合服务平台,作为泰达社会管理创新实践,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并获得2017年全国20个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和党建引领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最佳案例;行政审批网上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区政府110项审批业务,实现一站式服务,获得美国IDA大奖和中国社科院“2016年互联网+政务服务50个优秀案例”,并获得中新社评选的“地方政府创新奖”。

  “作为智慧城市开拓者和先行者,开发区不断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化的深度与广度。过去几年,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做了好多工作,不管是交通、环保还是安监,系统都做得很好,其中有很多的亮点。目前,国内许多省市都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很多城市都有亮点,在某一个点上来看,有些城市比我们做得更好。然而,我们最大的亮点,是用一套理念和机制把这些亮点统筹在一起,让所有方面都做得好,就非常难能可贵了,这种管理架构全国独一无二。”陈松说,开发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很多亮点,但是单独拎出来看,未必都是最好的,开发区能够在智慧城市评选中获奖,其实是因为统筹的方法和思路获得国家认可。这个方法和思路就是开发区“1+4+N”城市设想。

  大数据和“1+4+N”城市设想

  智慧城市建设使得智能化决策可以获得充足的、高质量数据支持,大数据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然而,由于部门管理问题、法律支撑问题、技术问题等方面限制,使得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面临最大痛点和瓶颈正是大数据的匮乏。

  例如,工商数据在市场局,计划生育数据在卫计委,教育数据在教体委,房屋数据在房管部门。如果能通过有效措施切实打破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就可以让数据在各个部门之间同步交互、共享:一个市民在房管部门住房状态的改变可以同步到公安部门,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效率,而且能够帮助相关部门提升现代治理能力。

  “开发区现在拥有近200个智能化系统,每个系统都非常好,然而各系统的开发商不同、数据库和算法千差万别,如果每个系统没办法统筹起来,就好比是一个一个孤立的烟囱。智慧城市应该是以数据为主导,将这些烟囱统筹起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陈松说,统筹协调各部门,重视大数据建设,更好地整理、汇集数据,多元关联的大数据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

  然而,想要实现大数据,就要将各个正在运行的系统统筹起来,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如果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去对接,按照每个系统对接半年的时间来计算,这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开发区提出了“1+4+N”的架构,通过将近200个智能化系统分类,建成了4个平台,通过数据将这些系统统筹起来。

  “对标国家标准,开发区深入理解,按照服务对象、服务场景进行了深度整合,在整合中提炼共同需求,增加AI元素,开创性提出了1+4+N的整体格局,所有建设内容包含且不限于国家规定,体现了开发区的高度创新。”据陈松介绍, “1+4+N”即“1个城市中心大脑”“4大平台”“N个创新”。

  城市大脑IOC中心,通过数据关联融合形成城市运行关键体征指标(KPI)体系,利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全面呈现城市运行综合态势,感知城市运行风险和发展趋势,形成“开发区运行全景图”, 覆盖开发区概况、经济、安全、交通、公用事业、民生6大领域,全面深入掌握开发区城区运行、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的全貌,从而实现政府部门从容管理。

  聆听民声、感悟城市、关爱民众和服务企业的4大AI平台,实现了实时倾听民众和企业的声音,将智慧化的个性服务贯穿每个居民全生命历程,更精准地为企业匹配服务资源。目前智慧街区平台已在翠亨社区、华纳社区试点实施,视频结构化智能分析平台、物联网平台将为社区提供物业服务、便捷服务、生活服务等完善的AI智慧服务,并且通过城市大脑IOC提供的强大AI大数据分析功能形成居民的行为画像,进而实现居民所想即所得,“比你更懂你”。

  “N”个创新即通过多个终端应用,为居民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提供深度的人工智能应用,使用数据形成居民个人行为画像,从而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其中,“网格化+”管理平台、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便捷服务系统、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智慧党建管理平台等均已进入试用阶段。

  在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还有“开发区大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负责为城市大脑输送数据。

  马拉松比赛期间,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在“开发区大数据分析平台”上标注了马拉松路线图,设定人数上限,人员过多时平台上的热力图就会显示出红色。公安、消防等部门在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联合办公,通过视频监控和热力图实时掌控现场情况,一旦人员超过限制人数,就会往现场增派警力,加强安保,疏通道路。灯光秀的时候,周边有不少卖氢气球的,氢气球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对相关商户进行治理。通过实时画面,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发现,多个卖家会集中到场地旁边的一辆车中。根据这一信息,执法人员直接到现场进行了处理。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数据分析将为政府管理、应急事件处理等提供支持,可存储的数据也有利于后期分析原因,寻找治理方法。此外,开发区还致力于利用通过智慧泰达项目,为居民打造健康大数据,正在开发中的学生视力样板数据,通过对开发区中小学生7年内的视力变化分析,提供视力样板数据。

  “小确幸”和身边的智慧生活

  随着大数据、AI技术的不断创新,提升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小确幸”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泰达智慧城市“1+4+N”建设体系以大数据为基础,整体推进多个城市级智慧平台逐步落地,对现有社区服务设施及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通过大量便捷化、轻量化、智能化服务,使最先进的智能化信息技术在泰达社区落地融合,实现以小的投入换来社区服务能力和居民体验双提升。

  活动签到、积分查询、免证件办业务……泰达街华纳社区添置了人脸识别系统,居民“刷脸”即可进行活动签到,预约社区活动场地并且可实现免证件办业务。居民通过扫码关注小程序“智慧泰达社区”,登记个人信息,便可在小程序中查看社区活动、社区场地预约等内容。此后,站在系统面前即可通过门禁面板机“刷脸”打卡,参加社区活动。“刷脸”签到,取代了以往的纸上签名,同时方便社区工作人员从后台统计参与人数,哪些活动参与人多,哪些活动受欢迎一目了然。这些大数据也为社区今后的工作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智慧泰达项目通过把居民们一个又一个分散、细小、杂乱的需求采集成庞大的数据,再充分发挥“+”的小应用,将每一个小服务、小变化、“小确幸”集腋成裘。智慧泰达提出的“大数据+小确幸”,就是利用大数据平台的精准分析服务能力,搭建一个城市服务平台。依靠数据支撑一个服务生态,依靠大量智能化小程序,一个一个地解决居民关注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居民幸福感。

  “平安泰达”“美丽泰达”“便捷泰达”“健康泰达”“和谐泰达”“文明泰达”“活力泰达”等七项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方便、不满意的地方,为“幸福泰达”实践画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经过一年多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开发区“智慧泰达”“1+4+N”的城市设想实现了AI与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能深刻洞察居民需求,智能分析、精准把脉、实时感悟社区治理状态,为居民提供从出生、上学到养老全生命周期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增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成为开发区特别重要的社会治理手段。

  未来三年,智慧泰达将以提升民众和企业幸福感、实现经济繁荣和环境宜居为总牵引,高标准、全口径落实国家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项要求,以“幸福泰达+AI 泰达”融合叠加为建设主基调,用幸福指标引领智慧城市,用AI技术支撑幸福提升,前瞻性统筹布局以“幸福指标体系”为核心的“城市大脑IOC中心”和以 AI技术赋能为核心的“新服务平台”,赋能各类创新应用,实现更及时聆听公众、更透彻感悟城市、更贴心关爱民众、更精准服务企业。真正塑造“比你更懂你” 的幸福泰达品牌,形成泰达模式,成为全国幸福城市先行者、人工智能城市先行者,让幸福泰达再次领跑全国、引领国际。并成为开发区最核心的软实力和新一轮城市竞争新名片,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助力滨海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