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物联网企业如何向盈利及商业模式转化
物联网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碎片化严重的领域,不论是那些号称拥有完整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企业,还是那些尚且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物联网晶体的转型者,它们只不过是做了物联网产业中的一个环节的工作。
自古至今,不管是在历史上忽隐忽现的朱陶翁还是文艺复兴大背景下威尼斯的夏洛克,商人的使命就从来只有一个,赚钱。
而今天的商人或者说企业主们虽然仍旧对财富趋之若鹜,但赚钱貌似变得不再那么简单,尤其是科技企业。
资本论就此议题,聊聊物联网企业的盈利方向与商业模式。
按照前人的分法,首先可以把物联网企业区分为基础链接类企业、物联网应用类企业和物联网平台类企业,然后我们再针对这三类企业分别聊聊他们的盈利方向。(此分类方法是在宁宁发表在科技杂谈的分类方法,这里我们按照这种分类方法聊聊其商业模式)
【连接企业】
图中资料为物联网资本论独家整理统计,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广域网
在这个体系里,有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两种角色:
运营商
在当前社会大背景下,移动通信C端市场趋近饱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话业务和收入快速下滑,流量业务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长却十分有限。
当链接的对象从个人变成设备工具或者说物体,甚至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时,市场空间也开始呈指数上升趋势,这在竞争激烈、擅长做增量市场的电信运营商眼里,毫无疑问是巨大的价值洼地。
电信运营商的NB基站铺设,已经建得差不多了,其所带来的增长空间,价值就显而易见了。在资本论之前整理撰文的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华北、华中、华南、东南、东北地区,NB-IoT已经开始陆续的投入了商用。
运营商已经基本完成了前期投资与基本建设,目前正是比拼商用落地的阶段。而在这后的事情就会变的更简单,只要薅两把使用其链接的人的羊毛就可以了。
设备制造商
在大的经济环境下,中国设备制造企业陆续崛起,这导致了众多的老牌设备制造商增长乏力,开始了抱团取暖。
近年来比较受推崇的LPWA显然更受到设备制造商的欢迎,愿意无他,还是集中在了其"低速率数据传输"和"低功耗"的特点上,显然这更符合物联网的通信需求。
规模化的新增客户为运营商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所以他们就需要对通信网络进行改造升级,这就给通信设备制造商带来了机会;而且这种网络升级颇似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只要有一方先做成功,其他家就会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从而必须跟进。
这给了很多做通信模块的厂商机会,而这些做模块的厂商,资本论接触的非常多,他们是目前物联网产业里为数庞大、不可忽视的存在。
局域网
然而更多的物联网企业用的并非运营商技术
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贵。
所以在局域网的场景里,或者说可以使用免费协议的场景里,普遍采用的仍然是成本更低的免费短距离连接协议。运营商是靠连接薅羊毛的,所以即使价格再低,也拼不过蓝牙、WiFi。
但那些移动性强的物联网应用场景,比如共享单车、车联网还是不得不接受“薅羊毛”。
有数据统计,运营商提供的移动通信连接只占到物联网连接总数的8-10%,而免费的短距连接则能占到60%左右。
终端连接——内置传感器
在更多的场景里,企业采用的还是内置传感器的居多,这也符合商业理论,从成本最低,风险最小,可预期收益最稳定的开始。
内置传感器意味着,可以直接对原有设备改造,使其具备上网功能。这是存在着巨大市场,并且有切实可行的切入点的。
前不久在涂鸦智能在B轮融资发布会上,创始人王学集就讲到:
“事实上,智能制造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新概念。AI最早在上世纪50年代被提出,而智能制造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它们之所以在几十年以后的今天,迎来井喷态势,是产业升级、新技术运用与市场需求共同催生的产物。
首先,传统制造业生产的商品附加值偏低,产业急需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过去,我国的制造业凭借人口红利带来的廉价劳动力,成为全球商品供给的主力军;但随着劳动成本不断攀升,中国制造急需注入新的竞争力,其中,往智能化方向做产业升级是一剂良方。类似当年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升级路线一样,智能机的产品体验和价值大幅提升,也带动了生产型企业的地位与商业回报的上升。
在未来的物联网里,更多的新型终端将是集数据采集和传输于一身。而物联网给终端市场带来的商业价值,也将远大于物联网在通信网络领域的收益。
【应用企业】
物联网发展了这么多年,在C端市场的明星应用,也不过只是出了共享单车一个而已,而针对B端的项目,目前多是做平台、解决方案以及系统集成。
这使得应用端出现了三种半的常见商业模式:
一是传统的甲方乙方外包模式
这是目前市场上的绝对主流,尽管大多数企业都说自己是做平台的,而实际上能落袋的收入都是来自于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
二是类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这类企业多是技术型的,基于物联网的技术开发出许多新奇好玩的东西,但是涉及到如何实现商业变现、能产生多大的商业价值,一时半会还真说不清。
三是类运营商的薅羊毛模式。
面向C端用户开展的租约式服务,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 当用户使用其产品或服务时,需要做受理、开通、计费、收费、服务,这都和运营商的“薅羊毛”非常接近。不光是商业模式,其在资源管理上也与运营商有颇多相近之处(比如共享单车)。
最后的半个是类似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
在资本论之前撰文写过的里,就曾表示,物联网是数据采集的不二选择,非但可以在量上比以往大得多,而且商业价值往往非常明确。(比如树根互联、美林数据的工业数据运营)
之所以是半个,是因为这种商业模式至今也没人能够成功盈利,其本身也尚且存在巨大的“孤岛效应”。
【平台企业】
人人都说平台类的领域里,有着孕育下一代BAT的机会。
资本论认为,物联网平台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用平台,一种是行业垂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