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智慧广州:创新引领 惠民为本
智慧城市
智能频道>>智慧城市
智慧广州:创新引领 惠民为本 2018-10-22 16:18:51 人民网-强国论坛
金秋时节,由人民网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共同策划组织的“点赞智慧广州”体验式采访调研活动走进广州,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与有关单位企业负责人座谈等方式,探寻广州“智慧城市”建设路径与成果。人民网邀请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贺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知名媒体人@传媒老王,考察了广州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产业等领域的新举措新体验,寻找“智慧城市”建设样本。
广州,一座包容开放的千年商都,永远满载着暖暖春意的城市。
2000多年来,在源远流长的海上丝绸之路上,广州一直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和试验田,广州始终敢为人先,对智慧城市的实践也先行一步,早在2011年被广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时,提出了“智慧社会”的全新概念。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和具体建设方案,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指明了发展方向。
为期三天的走访,人民网记者和专家们先后考察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交通信息指挥中心、信息化服务中心、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及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唯品会和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与有关单位企业负责人座谈,深切感受到广州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规划、智慧金融、智慧医院以及智慧产业等诸多方面的有益探索,走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广州模式”之路,鲜明的“广州特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智慧政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广州市网上办事大厅已经形成覆盖全市、11个区、170个镇街和2685个村居民的网上办事服务体系。截至2018年8月25日,市区部门通过网办大厅发布许可、备案和公共服务类事项11693个,10701个可网上办理。
广州市信息化云平台,起步早、建设模式领先,服务范围广,是广州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采用“统一采购、分签合同”的模式,为全市各职能单位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基础软件等大类支撑服务。在管理机制上,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归口市工信委“一支笔”审核,避免了乱开“口子”,重复建设。据介绍,广州市政府信息化云平台应用以来,全市各委办局用户信息化建设周期缩短了近70%,资源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
“不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智慧政务归根结底要围绕便民惠民推动建设。”广州市工信委总工程师胡志刚介绍说,在不断完善信息化云平台的过程中,也倒逼着其他工作的推进。他举例说,原有的法规都不支持电子证照代替传统的复印件,政府出台了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应的规章,保证了业务的顺利开展,极大方便了企业、群众。
@杨建国认为,广州智慧城市建设一大亮点就是,在顶层设计上实现了打破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有效地提升了政府管理水平。同时,突出了以人为本,“智慧城市最重要的落脚点还是便民”。
作为全国地方政府中第一家专业化的金融风险监测防控机构,广州金融风险检测防控中心首创集信息监测、资金清算、防控措施于一体的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广州模式”,率先在广州市内建立常态化风险预警、信息报送和协同工作机制。
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已初步建成功能齐备、模式创新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系统——“金鹰系统”,具备预警、监测、分析与辅助定性、协同处置四大职能,担任“瞭望塔”和“烽火台”的角色。
该中心总经理李杰介绍,防控中心通过创新,提供非现场监管服务、现场检查服务、风险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与运维服务、数据支持服务、培训与咨询服务、招商企业体检服务等提供各类金融风险排查,防控中心的建设运营开创了地方金融防控工作新局面。
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贺铿认为,金融风险监测系统是“国内一个很好的系统”。他希望未来能够将政府债务、地方融资平台、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纳入监测。那样,这个监测系统会“走向世界比较靠前的范围,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智慧民生:难题在哪儿 注意力就在哪儿
在广州交通信息指挥中心,采访调研组先后了解了“一站式”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行讯通”APP、综合客运枢纽疏运组织分析系统、交通运行监测与融合管理平台。
“北上广深,广州的拥堵指数是比较低的一个城市。”广州市交通委主任陈小钢介绍说,广州智能交通项目“紧扣广州实际,难题在哪里,我们就把注意力放在哪里。”
交通运行监测与融合管理平台、综合客运枢纽疏运组织分析系统、月活跃用户达100万的“行讯通”APP,三大系统都源自广州智能交通的“大脑”——大数据中心。这里汇集了17个行业,超过350类数据,接入50余个交通行业信息系统,每天新增数据250GB。每个子系统的数据都是动态变化的,交通委将据此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行讯通”APP已经成为广州市民出行不可或缺的常用工具。2018年升级推出的综合客运枢纽疏运组织分析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实时视频监控,能够实现对人员较为密集的火车站的调度,成为做好春运等重要节假日交通运输保障工作有力抓手。
就医难几乎成为每个大城市的“老大难”问题。“2014年4月,我们成为国内第一家用支付宝在手机端预约挂号的医院;2016年,又首次开启了先诊疗后付费的模式。”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主任夏慧敏介绍,通过智慧医院建设解决了传统医院的“三长一短”(挂号、看病、取药排队时间长,医生问诊时间短)问题。
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在智慧医院建设中,推出了“三只熊”,极大地方便患者就诊、提高了患者就诊体验。与手机客户端同步的导诊机器人“咪姆熊”,可以帮助患者导航至医院的每个位置;“问诊熊”可以初步断定或帮助医生断定,比如发烧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诊断熊”,可以实现撰写病例。根据指令,物流机器人“诺亚”可以自行乘坐电梯,将医护人员所需药品送达指定科室;新一代AI平台能读X光片和超声数据,还能在30秒内诊断出2种眼科疾病......
以上极具科技感的场景,是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日常运转的常态。该中心的门诊自助预约挂号服务及机器人导诊系统、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孕妇信息自助采集系统以及孕妇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让专家大V们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