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用友网络王勇:云筹帷幄 数字城市
用友专注企业服务领域30年,初心不变 用友云 数字企业智能服务
SaaS
还有一点,我们希望能够成为数字化商业应用的基础设施,很多企业、很多政府都在做内部的信息化,但是传统的信息化在私有云的模式下存在一个问题,它是一个相对局限、相对封闭的,它有一定生命周期的,在云的时代,它是可以自动生长、完善、更新、迭代,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我们希望实现拎包入住的模式,成为数字化商业应用的基础设施。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四个方面:数字企业的智能服务实现四点:
第一是敏经营,希望通过全新的应用模式助力企业带来全新的业务创新;
第二是轻管理,在云时代希望带来管理的变革,让管理更轻,让管理更加创新,带来更多的效率;
第三是易金融,在应用过程中,我们会把金融进行嵌入,未来的企业都是数字化企业和金融企业。
新技术将推动数字城市向2.0方向转型
2.0主要概念和方向有四个方面:
2.0
第二是板块分割到平台化互联。前年杭州市政府想做一件事情,他们下面做的智慧城市做了很多,有专门的公交公司、燃气公司、城建公司,每一块做了很多,当时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市领导产生了反思,上海外滩发生了踩踏事件。他想我能否从视频板块,各个板块建立了自己的监控、视频等等感知装置,能否把板块分割联动起来,这就是新规划,视频监控只是一个方面,在数据、服务、流程方面,要从板块分割到平台化互联。他们提出一个问题,所有的居民用户、所有的企业用户、燃气公司有一套自己的数据,城建公司有一套,电力公司有一套,但是这些数据都是割裂的,所以平台化的互联将会是2.0阶段的重要的趋势和方向。
第三是从生产思维到用户思维,也就是以人为本。我们之前做太多的智慧城市建设了,更多的是强调产生了哪些价值,我们要换一个角度,要从用户角度出发,从服务对象出发,我们服务的企业、我们服务的居民需要什么,我们要反向设计我们的流程和应用,选择我们的技术。
第四是从单体应用到社会化的创新。这是比较明显的,我们之前做了很多,天津有很多主管开发区和社会部门,但是有一个先天壁垒,我们做了很多应用局限在一个单体组织之内,没有打破组织与组织的边界,没有实现社会化的联通,甚至我们做规划的时候,我们考虑的只是在我们的体系之内,现在要打破,考虑上游供应链、下游服务对象以及基于市民、基于企业发展的整个的所有的产业链的连通,这是2.0的建设思路。
所以,归根到底,我们认为会更强调的创新、融合、金融、服务。基于这一点,用友为很多城市做了规划,基于互联、融合、数字城市建设的运营,未来在云端做智慧城市一定要有一个大数据的集成平台,连动的基于城市公共服务和城市运营各个专业板块,但是所有主数据一定要在顶层设计和基础规划。右面面向城市公共服务,面向市民的APP,所有数据在云端进行交换,基于互联网线上线下进行打。
用友落户数字城市,“一轴、二翼、三体、四维”。
一轴贯穿智慧城市全生命建设周期的主轴,做智慧城市一定从全生命周期考虑。
二翼是服务方面前面规划的时候进行设计,两翼是我们着手的两个区域,工程建设和未来城市资产运营领导;
三体是指公用事业、地产园区、制造业。
四维指全生命建设周期,投资、建设、运营、服务。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方案,用友我们也做了一些千千万万的细分群,针对行业的架构图设计了向云端的转型目标。资产形成阶段要从项目管理到工程云转型,资产运营阶段要从资产管理到资产云转型,在服务阶段要从营销服务到城市云转型。
这里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每位嘉宾可能有这样的经历,买房以后开发商验房,有一个人带着你让你验房,其实我们站在那里是无语的,这个房子品质怎么验,我怎么知道,而且工程是一步一步建起来的,我们不能拆开看。
我们用友工程云每一道都拍照记录,形成智慧城市的工程档案。每个照片上面都是有水印的,这个有法律意义,这个过程是否质量合格,质量是怎样的,每个设备的供应商、采购时间、型号、当时施工安装的场景对后来的资产智慧城市运维都会带来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就是科学的施工、实地取证。最终生成整个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的工程资产的数字化档案。
最后一个案例和广东省机场合作的案例。广东省机场用了三年多时间,他管理不光白云机场,管理广东省全省的机场,我们共建广东省机场的管理云平台,服务于广东的市民和企业的智慧交通服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