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改造发展之路
2. 2配电通信网络在该阶段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应用了配电系统通信网络以及后台计算机网络;它对于配电系统的自动化功能而言是质的飞跃。在配电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后台计算机网络应用依然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除此之外,应用通信网络还有助于配电系统的遥控维护等。
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工作,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运行不仅要注意到配电网点多面广的特点,同时也应该注意人员和线路的不稳定因素;此外,由于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更新快,管理和维护配电网自动化的过程十分复杂。依靠众多的数字终端设备以及通讯网络的传输通道等,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更新等功能。为了保证其稳定运行,需要定期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工作。具体而言包括:终端设备的运行及维护、通信光缆的运行及维护、计算机等硬件的运行及维护。
根据配电系统的容量大小,可以将配电自动化系统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大型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型配电自动化系统以及小型配电自动化系统。通常情况下,在选择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类型时需要与实际的要求和目标以及将来的发展规模相结合,以经济性、可扩展性、安全稳定性等为基本原则,图1给出了典型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层次结构图。其中,它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建设的初期可以采用中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型式进行建设,并且装设相应的主站、子站以及终端等。当需要对配电系统进行扩展时,可以适当增加主站系统数量,同时将其中的一个主站作为中心站。按照层次结构的不同,可以将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二层以下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扩展。
2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的发展
1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及技术指标
本文阐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技术指标,分析了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的发展,重点对改造进行了研究,包括:主站改造、子站改造以及终端改造,最后对改造效率进行了分析。通过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的改造,电网的电能质量得到了提高,故障停电时间减少了,恢复速度也提高了,电网企业社会责任得到了落实。
3. 1 主站自动化系统改造在主站系统中,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分别为:配电SCADA主站系统。在该系统中,主前置服务器是RTu服务器中的一台;当这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系统将会自动的为系统配置一台服务器替代出现故障的主前置服务器,从而有力的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些功能都是通过nap来实现的。在子站服务器中,通过相应的交换机,可以实现将数据信号发送给主前置机服务器,这些数据信号通过dater进行接收,并相应的存入到本地,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通过datsrv的接受,子前置服务器能够接受这些数据信息,实现实时数据的共享。配电应用软件子系统DAS。通常情况下,当配电网自动化改造完成以后,为了满足系统的技术要求,需要进行系统故障恢复诊断功能的联机调试,即:配电网的自动化功能;在进行调试之前,需要保证相应条件的正确,包括:主站配置库已经完成、系统主站和子站之间的通信正常、FTU中相应的功能正常。配电管理系统DMS。就配电系统来说,其最为主要的功能是:AM/FM/GIS功能。它有效结合了空间数据处理、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力系统技术等,主要应用于对电力设备空间定位资料的分析和显示,同时也可以对相应的属性资料进行分析,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中,AM表示自动绘图系统,FM表示设备管理系统,GIS为地理信息系统;将三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DMS基本平台,并建立了相应的DMS数据库,它可以提供共享资料给子系统;分析其主要优点,包括:资料的冗余度更小,资料具有统一性,具有人性化操作界面。另外,应用GIS系统,电力系统得到了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具有直观的特点,空间管理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