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智慧医疗及其对中医药的启示
一、智慧医疗的发展现状
智慧医疗狭义的定义是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通过输入病情描述,包括症状和化验指标等,输出诊断结果。广义的智慧医疗是指在诊断、治疗、康复、支付、卫生管理等各环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建设医疗信息完整、跨服务部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医疗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等功能。智慧医疗不但能提高医院及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差错,还可以通过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等方式来解决医疗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等问题。
智慧医疗建立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4G通信等基础上,主要应用细分领域有病历/文献分析、辅助决策、医学影像、智能医疗器械、生物组学疾病筛查和预测、药物发现、健康管理。
智慧医疗必须重视数据和信息安全,信息化技术发展带来的是更强的数据流动性。可穿戴设备或植入式传感器记录的患者健康数据,通过互联网从设备端传送到PC端或移动端(APP),最后上传到云端储存。这样虽然方便了数据的存储和调用,但也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智慧医疗中电子健康病历系统(HER Systems)欠缺交互操作性,目前可行的是区块链技术,正成为新兴热点,该技术和TPC/IP、HTTP、SMTP协议一样,也是一种互联网安全协议。
智慧医疗最核心的应用场景是医生助手,可以协助医生进行病历记录和整理、临床辅助决策、智能分诊、医学影像阅片、疾病筛查和预测等;智慧医疗其次是面向科研人员进行医学发现和药物研发;智慧医疗第三是面向公众的健康管理,包括12类内容:远程医疗咨询服务、糖尿病管理服务、用药管理和检测服务、就诊预约管理服务、呼吸系统疾病监管、药店物流配送服务、心血管疾病管理、持续性健康管理、止痛药服用和监管、儿童疾病监管、女性健康管理、精神心理咨询管理等。
二、智慧中医药
智慧中医药按照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的理念和技术,建立数据支撑的个体化智能辨证论治体系和系统,重构中医诊疗过程和改变中医服务业态,让中医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使中医在健康中国战略上发挥重大作用的技术体系和系统工程。包括智慧中医和智慧中药,智慧中医建立中医智能辨证论治诊疗系统,远程准确采集患者诊断信息,综合积累的医案和文献提供辅助决策,结构化记录电子病历,智能随访,辅助医生优化诊疗路径,为每一个医生打造智慧助手,提高诊疗水平。智慧中药主要包括中药材的质量管理、制剂个体化制备、药物配送与管理、药物治疗结果反馈等。
智慧中医药第一阶段重点是建立中医药疗效标准,创新中医四诊采集技术体系和设备,便捷准确客观采集公众中医药健康状态信息,同时建立名老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规律体系和辅助决策模型,使基层年轻医生可以在临床随时学习和借鉴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提升诊疗水平。同时建立中医药道地药材供给系统,控制药材质量和制备水平,提供个体化药物配送。
智慧中医药第二阶段重点是将优秀中医药文化普及,并在诊疗基础上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通过建立公众个体化衣食住行和天地信息采集和模型,实现及时预测、未病先防,同时将中医药养生与健康饮食和健身运动结合,保持健康状态。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中医药,促进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使优质的中医药资源更好的下沉到基层,以提高中医医生医疗水平,方便患者用药,使中医服务质量得到实质的提升,中医的分级诊疗得到切实的落实,促进中医家庭医生的落地,提高中医药覆盖率,保障全民健康。
1.中医药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构建
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构建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和数据库,建立区域/全国范围的数据互联互通与共享。深化中医结构化电子病历(EMR)系统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融合电子健康档案(HER)建立公众全生命周期健康医疗数据汇集和健康模型。鼓励各类健康医疗传感器的研究,创新中医四诊和健康状态信息全面准确客观化采集,推动可穿戴健康设备的研发和使用,制定统一的接口规范,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促进个人电子健康数据的汇集,保障个体隐私保护。
(1)建设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和中医药数据库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
推进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构建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和数据库,建立区域/全国范围的数据互联互通与共享。深度研究中医古籍文献,建立医古文术语本体,全面采集现代文献,建立文献分类和结构化加工。采集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的临床诊疗数据,形成临床诊疗大数据。面向中医临床、中医基础的大数据分析资源的高效整合存储和管理,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库和存储体系;研发传统数据仓库数据到大数据仓库的集成、数据前处理、数据查询和多维分析等平台组件,实现数据的整合、规范性整理和查询管理;研发标准数据集加工系统,形成标准数据集资源库,为决策支持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
(2)构建结构化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中医药大数据平台
深化中医结构化电子病历(EMR)系统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融合电子健康档案(HER)建立公众全生命周期健康医疗数据汇集和健康模型。逐渐推进覆盖中医类医疗机构,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和专科医联体。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框架,研制面向中医业务分析流程的共性挖掘分析平台。该平台与大数据资源仓库进行紧密衔接,具备数据抽取、数据转换和分析阐释等主体功能,并重点在中医临床数据质量评估分析方法、中医临床病证表型化分析方法、病历文本挖掘方法等方面进行实现;结合已有基础,针对证候判别、处方分析和病-证-症关联问题,研制多种操作便捷化的大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疾病合并关系分析,研发中医疾病精准分型分析方法。
(3)推动可穿戴健康设备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完善电子健康档案
鼓励各类健康医疗传感器的研究,创新中医四诊和健康状态信息全面准确客观化采集,推动可穿戴健康设备的研发和使用,制定统一的接口规范,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促进个人电子健康数据的汇集,保障个体隐私保护。促进保存健康病历、检验数据,建立个人医疗记录的历史数据库。区块链应用允许个人与患者自己掌握自己的信息。医生判断、影像、心电图、睡眠模式、血糖等检测数据都能够被调查到,然后记录到区块链上。数据真正的掌握者是患者自己,而不是某个医院或第三方机构。
2.构建智慧中医技术体系和系统工程,形成医生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