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李兰娟院士: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动态

2018-03-30 12:09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自由足球 百度彩票 捕鱼达人下载 台湾妹佬中文网娱乐网 香港商报 百度彩票 3344小游戏 肥东论坛 掌阅书城

  光明网讯9月26日-28日,在中国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17第二届中国(苏州)创新医疗与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导李兰娟将作《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动态与趋势》的重要报告。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导。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内科学(传染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现担任教育部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国家卫计委第一届人口健康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协会副会长,树兰医疗云服务研究院院长,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等。积极投身人工智能、智慧医疗领域,作为总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项目,给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助推医改,服务健康的科技支撑作用,对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意义重大,该项目荣获15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不久的将来,智能诊断、智能治疗、智能群体健康管理、智能医药监管等核心领域或将快速发展。大数据支持下的精准医疗将为每一个病人定制治疗方案,甚至改变国家医疗投入的格局。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技术快速发展,可以应用到虚拟助理、医学影像、药物挖掘、营养学、生物技术等医疗领域,帮助提高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实现医疗的精准化,达到质量标准化和质量可控,促进医疗健康相关产业和经济转型发展。

  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动态

  在去年杭州召开的院士论坛上,李兰娟院士提出,通过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医疗的便捷化、多样化、高效的能力,而且降低了费用。“从历史治疗经验来看,还可以跟相关技术融合,尤其是当前基于大数据的基因诊断、人工智能,我认为要不断地去实现质量的标准化,通过人工智能能够改变我们医疗健康的模式,也能够培育一批相关的设备和企业”。

  当然,人工智能发展也面临着各项挑战:包括各种医疗设备的集成;各种医疗健康大数据统合;面临的数学问题如计算理论问题、分布实时计算、非结构化问题等;整合各种数据来源形成医疗数据、健康行为数据、医学实验等健康大数据。

  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的融合,基于临床和生物组学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具体包括促进智能感知认知、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与医疗领域高效融合,建立智能医疗的基础保障体系、重点突破领域应用,在人机混合智能医疗、智能手术机器人等实现重大突破。

  专家简介:

  患者应用方面对人的整体情况加以控制。大量病人的智能诊断知识库,将助力医疗更加标准化、更加规范化、更加流程化。同样一个发烧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快速进行智能诊断就需要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医生应用方面将个人基因和诊断结合。智能手术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基础,比如预测肿瘤就需要大数据的应用。CT、B超、磁共振等医学图像是判断肿瘤的重要手段,这些数据的挖掘可以依靠大数据来提高正确性。

  同期还将举办第十四届生物医学光子学与成像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苏州)创新医疗与大健康产业国际博览会暨生物医学光学与健康产业国际展览会。

  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是我国著名的传染病学家。擅长各类肝炎、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诊治,尤其对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有重大突破性贡献。承担了国家“863”、“973”、“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获发明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在Nature、Lancet、NEJM等SCI收录杂志发表2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等。2010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2016年荣获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和第九届谈家桢科学奖临床医学奖。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