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从马化腾的话中,我们读出了腾讯2018的医疗布局
【创智纪】品途科技频道推出的科技系列创业报道栏目:探索新技术对于商业的颠覆——探索创业智慧,预知未来纪元。
2018年,腾讯的医疗战略会是什么?这是市场对已经入选国家队AI平台的腾讯(觅影)最关心的问题。
三个月前,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首批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入选成为人工智能“国家队”。其中,在AI+医疗领域,政策明确提出了“依靠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无疑,2018会是腾讯AI医疗领域重点发力的一年。
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北京召开媒体沟通会,此次他带来了八份书面建议书,其中《关于以数字技术驱动健康医疗事业平衡充分发展的建议》,准确释放出了腾讯在医疗领域的重要布局关键点——技术。
马化腾提出,建议以数字技术为载体手段,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规范采集、集成共享和合规应用,加速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进一步完善数字技术应用的制度环境和协同创新机制。
另外,马化腾认为,数字技术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在促进平衡发展、普惠医疗与精准医疗等方面大有可为。一方面,在医疗欠发达地区可以率先推广人工智能辅诊等技术;通过AR、VR、直播等方式,基层医生能与专家远程会诊和交流,助力医疗资源平衡配置。另一方面,患者就医全流程在线服务、基于区块链等技术的电子病历和处方安全流转、院务管理上云和周边服务智能化等,也将极大提升医院的服务和管理能力。
从技术角度来看,数据共享机制、医疗大数据的规范采集、人工智能辅诊、AR/VR、区块链以及云服务等几个关键技术词,分别涉及到不同的智慧医疗环节,但最为基础也最关键的其实是数据一环。
而结合过去几年腾讯在医疗的“买买买”行为,这些关键技术其实已经基本在其医疗版图中初具雏形和规模,也几乎覆盖了包括患者端、医生端和医院端的各大医疗场景。接下来,腾讯将做的是以技术为主要手段来打通这些医疗场景实现真正的智慧医疗。
腾讯正从过去的互联网医疗向AI智能化医疗时代加速进化
通过梳理记者发现,医疗业务其实是腾讯放到集团战略高度的模块,而在布局上则是一个“韬光养晦”——全面而长期的过程。
在时间线上,2012年,腾讯凭借强大的流量入口优势,与全国数千家医院达成合作,推出微信预约挂号、缴费、候诊等服务。这也被认为是腾讯在医疗领域的首次试水;2014年,微信智慧医院正式上线,打响腾讯自建医疗版图第一枪;2015年1月,腾讯推出智能硬件产品“糖大夫”血糖仪,主要做糖尿病智能管理的硬件产品,可以与微信连接;2016年3月,腾讯正式启动“腾爱医疗”战略,涉及智能终端、医生平台、金融医保、健康大数据四部分;2016年6月,腾讯、医联、基汇资本合资成立医疗服务机构企鹅医生;2017年,腾讯发布人工智能医疗影像系统“觅影”。
除了这些自行发展的医疗业务之外,腾讯还通过并购投资等形式加速医疗市场的布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腾讯在医疗领域共投资35家企业,投资总额超200亿元。在被投项目中,还有多个项目是被腾讯持续投资的,比如医联、微医集团、企鹅医生等。
但是在刚过去的2017年,腾讯完成了125笔投资,平均每月买下10家公司,而医疗健康领域仅6家,占比约5%,似乎并没有体现出腾讯对于医疗领域的高度重视,其实这也在说明现在的腾讯对于医疗已经基本进入深耕时代。
一方面,通过腾讯此前所投项目分析,企鹅医生连接的是医患、丁香园连接医生端、医联属于医生社交平台、微医涉及挂号、缴费、检验、导诊等就医前端环节,好大夫则发力商业保险场景、卓健立足医院端、妙手医生承接处方外流;思派做临床肿瘤数据研究.....可见,腾讯已经具有完整的医疗生态体系,“广撒网”的布局时代已基本结束。
另一方面,目前医疗领域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健康医疗产业融合的政策标准不清晰、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尚没有形成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新的医疗布局也只能是风口之下的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腾讯觅影不正是如此环境下的产物嘛。
AI医疗的大旗,觅影扛得太过艰难
谈及觅影,应该说肩负着腾讯极大的期望。觅影聚合了腾讯内部包括AI Lab、优图实验室、架构平台部等多个顶尖人工智能团队能力,把图像识别、大数据处理、深度学习等技术与医学跨界融合研发而成,也是腾讯入选“国家队”成为首批AI医疗平台企业的通关卡。显然,在腾讯的计划中,积聚了如此技术实力的觅影是要扛起AI医疗这面大旗的。
然而,自觅影发布以来,市场对其热议从未间断。在知乎上,有网友针对腾讯觅影产品展开了十分激烈的讨论,其中不乏医学专业人士在解析觅影的医学价值。记者发现,在这些讨论中有关于觅影系统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食道癌内镜检测的功能充满质疑。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知乎网友认为虽然传统诊断手段对食管癌早期筛查的检出率不足10%,但这和内镜筛查(腾讯觅影主要功能)关系不大,并非因为没有人工智能,医生的检出率才会低。而是食管癌早期筛查和诊断需要多种方式结合使用,包括食管X线钡餐透视、活检、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CT检查、食管内镜(普通内镜和超声内镜),即使内镜检查异常的准确率是100%,医生发现异常,还是需要进一步活检检查才能确诊。
如果觅影是腾讯进军医疗人工智能的一把利器,那么选择将食道癌最为首款AI医疗影像的剑锋所指,显然,这步棋腾讯下的并不高超。那么除了食道癌,在腾讯所强调的其他病症的辅助诊断中觅影表示又如何呢?
以肺癌为例。早期肺癌多表现为肺部结节,它们尺寸小、对比度低、形状异质化高,筛查工作多由影像科专家人工读片完成。但由于病人胸腔CT扫描图片数量通常超过200层,肺小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又极易与其他一些组织或部位产生混淆,而基于人工智能的早期肺癌筛查系统能够对可疑结节进行精准定位,进行全方位良恶性判别,可以极大的提高早期肺癌的发现率和准确率。从这方面来看,AI在肺癌早筛上确实前景巨大。
但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医学人工智能公司达144家,主要从事医学影像的25家。这里不仅有早已将医疗业务重点布局在人工智能的百度、拥有ET医疗大脑的阿里云、针对第三方医学影像推出Doctor You的阿里健康和已经通过医师资格考试的科大讯飞这类巨头,还有迅速崛起的创业企业,如深睿医疗、图玛深维和雅森科技等。而这些企业,几乎都将肺癌智能影像诊断系统研发作为切入方向。赛道的火药味越来越浓,竞争越来越激烈。觅影究竟有多少机会呢?答案并不确定。
押宝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