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2017年终盘点:那些改变我们生活的智能医疗技术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日渐成熟,使智能医疗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此外,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医疗服务水平悬殊等问题都在推动着医疗走向智能化、信息化。医疗科技的进步,不仅为医生治病带来便利,也为重症病人带来希望。
小编盘点了今年十大智能医疗热点,看看这些智能医疗技术走进你的生活了吗?
1. 人工智能。2017年人工智能可谓大热,AlphaGo完胜顶级围棋选手柯洁,让AI成为各领域的话题王,而在医疗界也从来不缺少人工智能的身影。今年,IBM Watson Health正式落地中国,国内BAT巨头也奔往大健康人工智能的路上:百度方面发布了基于百度医疗大脑的人工智能问诊项目;阿里发布由阿里健康研发的医疗AI“Doctor You”;腾讯也发布了在医疗AI领域的第一款产品——腾讯觅影。资本市场的青睐,加之中国医疗市场的旺盛需求,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2. 虚拟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可谓是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除了在游戏、电影等娱乐领域的应用,VR也已经开始跟医疗行业接缝。VR技术所带来的视觉“沉浸感”和可交互性可以让学生“进入”人体进行观察学习、模拟进行“尸体”解刨等,这是VR在医学领域的直接应用。除了进行医疗培训,对患者来说,VR能够缓解患者压力,同时还能用于心理疾病、自闭症、抑郁症等疾病的治疗。
3. 增强现实技术(AR)。相比较创造和加强虚拟世界的VR,AR则是将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也就是说,相比于真实的世界,AR能让我们看到更多。在医学领域,外科医生进行外科手术通常依赖于自己的眼睛和经验来执行一些精确的任务,AR可以协助外科医生手术操作,帮助他们更快得找到静脉、定位肝脏上的肿瘤,大大提高手术的精准性,降低视力辨别有限带来的风险。在美国,AccuVein公司使用AR扫描仪帮助医生和护士准确找到患者的静脉,将“一针见血”的可能性增加了3.5倍。
4. 3D打印。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发展及成果转化,实现的是更精准和定制化的医疗服务及治疗,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治疗程序,同时提高治愈率。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制作人体器官模型,用于教学和术前模拟以及诸如义齿、耳朵、头骨等手术植入体。此外,通过打印特殊的药片结构控制药粉、药剂的释放过程,让人体内的药物吸收过程更为合理。
美国一家医院为一对连体双胞胎婴儿进行头颅分离手术前,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精确的连体头颅,并进行缜密的手术方案研究,最终只用了22小时便完成手术,而以往相类似的手术则长达72小时。
5. 基因测序。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能够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基因测序真正被大众熟知则是美国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她经过基因测序得知自己携带一种增加乳腺癌风险的基因后,进行了预防性双侧乳房切除术。
6. 可穿戴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对于我们已经不陌生,很多人因为运动健身购买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实时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但这些设备多是记录运动卡路里,少有真正进入医疗领域。美国科罗拉多大学Boulder分校和西北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可穿戴式微型声学传感器,重量仅有0.28g,将其贴于人体皮肤后通过“监听”皮肤、组织和人体血液流动,记录人类
在呼吸、移动和睡觉时内部器官产生的声音和低频震动,追踪监测心脏和肺方面的疾病。
7. 远程医疗。患病率上升、人口老龄化等等问题导致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医疗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都在面临的问题。而远程医疗通过网络连接医患,将线下的就诊换到线上视频来进行,能够节省医生和患者的精力和时间,同时能解决边远地区病患的就医需求。
在美国,平民百姓的医疗费用实际上非常昂贵,雇主付出的医疗成本也很高。斯坦福大学远程医疗创业团队VSee Telehealth看到商机,开发了VSee’s 医疗信息app + DIY 诊所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选择其他远程医疗保险方案,同时,医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空闲时间多点提供“远程门诊“DIY Clinic”。这样一来,不仅医生的服务收入得到了提高,患者也可以轻松地选择自己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8. 手术机器人。人们很放心将自己的身体托付给医学专业人士,但若是交给一台操作手术刀的机器还是有些恐惧。然而事实证明,手术机器人失误率更低。手术机器人不能取代外科医生,反而会增强了他们技能,使他们的手术更加精确。
达芬奇手术系统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腹腔镜微创手术的自动控制机械系统,它可以将外科医生的手部运动转化为更细小、更精确的机械运动,外科医生通过很少的小创口就可以完成手术。该手术系统包含放大的3D高清视觉系统和细小的腕式仪器,弯曲和旋转的程度均大于人类的手,它增强了手术的视力范围、精确度和控制程度。
9.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外骨骼机器人在很多科幻电影里经常出现,主角穿戴外骨骼机器直接让身超级战士,举起数倍重的东西。而在医疗领域,外骨骼则能够帮助残障者行动和伤患复健。今年双十一,京东就为物流工作人员配备了一款外骨骼机器人,帮助减少他们的腰椎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