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中国智能家居投资逻辑不能照搬美国

2017-12-14 12:29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深圳地铁7号线线路图 回眸网 惠美桑拿 混乱之子吧 混浴门 混在日本娱乐圈 混沌帝星传 活力影院灰姑娘 火刺虫 惑爱酷船王 姬川rina

  【中国安防展览网 视点跟踪】很多智库喜欢通过商品房销售面积来估算智能家居的市场空间,但是由于中国的智能家居产品厂商过于强调己方的技术性优势,未能将这种优势转化为普通民众最为在意的实用与便捷功能,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虽然早已完成了概念普及阶段,但始终未能迎来一个爆发点。
 

  王毅观察智能家居行业多年,他敏锐地观察到中美两国民众在居住空间与居住习惯上的巨大差异,直言智能家居行业投资不能如同企业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那般盲目对标美国。
 

■ 王毅(同渡资本合伙人)
 

  曾任昆吾九鼎投资VC基金董事总经理。专注于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成功投资了闪送、快仓、众盟、易充无线等耳熟能详的项目。转行做投资前,在西门子、华为等企业有近十年的无线通信行业工作经验。
 

  口述:王毅  采访/撰稿:阮聿泓
 

  创新是有周期的。十年前,第一代iPhone出现,有了IOS、安卓,APP应用市场如火如荼,开始疯狂吸金。消费者就像是一个懵懂的孩子,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可以用,大家的手机里装满了各种APP。随着微信这类超级APP的出现,流量开始往超级应用汇聚。过去十年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是基于科技创新(智能手机出现并被广泛使用,移动操作系统的使用),截止目前,基于上一波技术创新之上的商业模式创新已经进入瓶颈期。未来十年,又将有一波新的技术出现,并随之诞生新的商业模式。
 

  我的好奇心比较重,我看项目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东西的原理是什么。如果搞不明白,我心里会发虚。所以我们团队比较青睐工科背景的人才,他们在大学具备了工程师的逻辑思维,再去看很多项目时,比较容易触类旁通。
 

  当然,工科背景的投资人的弱点在于偏保守,过于重视初创项目的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早期项目本身就存在很多风险,如果投资人过分放大风险因素,会错过很多有潜力的好项目,这是我们需要突破的一点。如何掌握好平衡?项目里的核心亮点是什么?其所带来的正面效用是否可以覆盖风险?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正面的,就可以投。
 

  同渡资本的基金周期是9年,主要投早期项目,以Pre-A和A轮为主,也会涉及B轮。我们现在是两条腿走路,既看医疗健康,也看智能技术。我主要负责寻找智能技术领域的项目。
 

  现在是智能家居投资的转折期
 

  我从2013年就开始看智能家居,但一直没有出手。2013年、2014年的时候,出现了一波又一波做智能插座、智能插排的项目,那时候各种路演会上智能家居项目很多,曾经在一个路演上看到四个项目都是做智能插座的,功能大同小异:将电器插到插座上以后,手机可以通过蓝牙或wifi等无线方式与其联通。在极少数情况下,用户可能需要这种功能,比如出门后想起来屋里空调没关,通过智能插座便可以远程控制关闭插座。但这种场景的使用非常低频,并非刚需,用户体验也没有太大提升。
 

  需求有存量和增量两种。增量需求不适合创业公司去挖掘,用户教育的成本太高,只能由有实力的市场领头羊去做。智能家居属于先有存量再有增量的行业,应该先解决用户既有痛点,然后再考虑引导用户新需求的事情。
 

  智能家居行业,我更看好2B2C模式,而不是直接就2C。
 

  首先,C端教育成本太高,即便消费者能接受某套智能家居产品方案,其需求也是零散的,而智能家居所涉及的地方太多,用户很难一次性买齐一套。家里所有电器、窗帘、门锁等都属于智能家居的范畴,目前市面上还鲜有企业可以提供一整套完整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要逐步完善。
 

  还有个原因。智能家居的产品研发涉及到物联网协议,国家层面会出相对通用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只能定框架,不能规定细节,这个就类似于通信协议里的私有字段,国家是不能靠强制力量去约束的。海尔、美的、长虹、海信等各大企业在智能电器产品布局上都自成体系,很难做到互联互通。各家都想尽办法卖自家产品,把用户放在自家生态体系里,因为用户可以不断产生新数据,这些数据很有价值。
 

  人一生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这个室内主要包含两个场景:办公和居住。第一阶段可以从办公场景入手,诸如商用大厦、写字楼等对于智能空间的需求更多,因为它更整体,不易割裂,B端用户对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单位面积使用率、降低能耗成本等有强烈诉求。随着国家逐步推广全精装入住的标准,家装场景中,毛坯房将越来越少,这也就意味着整体前装的家居市场逐步在扩大,这个场景下的智能化会稍微复杂点,因为个体用户的个性化趋势在所难免,个性化和标准化的平衡是前装民用住宅的努力方向。
 

  无论是办公还是居住,智能家居目前更适合在前装阶段进入,从楼宇设计时就开始介入,而不是后装阶段。楼宇设计完成后,需要施工和监理,智能家居方案解决方在设计师设计完方案后,将这套设计完全变成一个数字化楼宇,可施工,可追溯,可监管。
 

  智能家居项目,我看重数据获取能力
 

  2B2C模式的好处在于用户教育成本低,将智能家居全套产品通过前装方式进入用户家庭,潜在用户的激活概率高,他们不可能什么功能都不用。激活之后,项目方就可以把用户的行为数据收集起来,并且无需烧钱。
 

  智能家居领域的创业项目,我比较看重他们能否持续获得数据,有了数据才有想象空间,才有可能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反向给用户或家庭打标签。分析完用户行为后,就可以推送产品或服务。如果获取到的数据足够精准,了解用户喜好与身体健康等数据,就可以给用户推荐旅游产品,制定健康计划和饮食结构调理方案。以上这一切,都取决于所获取的数据种类和丰富程度。
 

  创业公司获取数据有多种方式,有去网上扒数据的,还有花钱买数据的。
 

  网上扒的数据量很大,做完清洗,筛完之后就没剩多少,若是再去给用户打标签,要么是打不出,要么就是打的标签太粗糙,效果很差。
 

  花钱买数据有两个问题。
 

  第一、核心数据已经买不到了。BAT版图里的企业所掌握的优质数据不会卖给你。
 

  第二、联通、移动、电信的数据是最全的,网民上网的所有数据,不管走基站还是WiFi,都要通过这三家运营商的核心网络。问题在于,这部分数据该怎么用,谁来用。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