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清华大学教授邓志东:人工智能时代,产业落地是关键
邓志东称,推进特定应用场景或者垂直细分领域的人工智能研发,通过使相应的产品、流程与服务达到与人类相当的水平,这就具有商业价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选定应用的场景。
重庆两江新区: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的研究需结合特定应用场景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也加快了人工智能布局,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针对吸引全球视野的人工智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就抓紧制定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期在“十三五”期间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引领作用,带动国家经济社会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今年7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邓志东认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应用场景规模大,互联网发展迅猛、商业落地速度快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大等优势,“但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高端基础性人才和AI工程开发人才缺乏等因素也制约着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他建议,短期内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应特别注意导入市场的力量,即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应该走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先之路。
“1956年JohnMcCarthy在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召开的首届夏季研讨会上创立了‘人工智能’的概念。”邓志东说,会议将人工智能界定为“研究与设计智能体”,而且把智能体定义为“能够感知环境,并采取行动使成功机会最大化的系统”,即人工智能旨在研究和设计各种能够自主适应环境的机器。在邓志东看来,人工智能一般分为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和创造性智能。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人工智能还处于智能感知阶段
(记者 操梅 张婷婷)
“目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NN)和深度强化学习,对许多细分的特定应用场景,的确能够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水平,但它远不完美。”换句话说,具有近似人类能力的认知智能的研究,仍在艰难探索中。而创造性智能则是在更高层次上的人工智能,要求人工智能具有类似于人类的顿悟、灵感等超强能力,这方面的研究甚至还没有起步。邓志东表示,当前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感知智能阶段,谷歌、Facebook、微软、IBM等科技巨头均在进行感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
中国人工智能:走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先之路
大数据开启了新一行产业革命和经济转型,为重庆、两江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两江新区自2010年以来,便聚焦于高新技术和战略型新兴产业,“云、大、物”是两江新区重点扶持产业。新区布局了云计算产业园、出台了完备的政策体系支持大数据开发、搭建了互联网产业园,吸引了浪潮、腾讯、猪八戒网等龙头企业,在产业方面,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在电子终端形成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已然成为时下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人工智能的发展备受关注。12月3日,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邓志东做客两江新区,围绕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及人工智能的垂直应用领域等方面深度解读了人工智能技术及其产业发展趋势。
“在大数据和算法的支撑下,人工智能很多方面的功能已经超越人类,在无人驾驶方面,有特斯拉和通用;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以及唇语识别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邓志东表示,以深度学习为主要代表的人工智能进入产业化开发与深耕阶段,但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研究,必须要落地,并结合特定的应用场景或垂直领域的细分,否则只有学术价值而无实际应用价值。
邓志东认为,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渗透各行各业,很多行业都在发生改变,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速度明显加快。“大数据大计算驱动下的弱人工智能产业,垂直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现在很火的无人零售店、智能音箱、深度学习智能摄像头、智能服务,甚至是庭审的速记,还有就是智能医疗、智能金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