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及其运行体系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网公布了《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预计到2019年底,制造强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技术创新处于国内领先,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行业优势骨干企业,重点领域的产业国际化布局取得积极成效。重点行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规划将分为三个实施阶段:
创建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8年7月)
积极贯彻《中国制造2025》以及《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基本要求,各部门按本方案的职责分工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在重点领域遴选一批龙头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开展试点,加快培育符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制造业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中期评估阶段(2018年8月—2018年12月)
全面组织开展各项试点示范工作,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要求完善统计监测、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对试点示范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形成完整客观的评估分析报告,并及时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总结示范阶段(2019年1月—2019年12月)
根据评估分析报告以及三年来我市制造业发展实效,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指标、制度,充实发展经验,补齐发展短板,为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发展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推广方法。
规划指出新能源方面,到2019年底,产值达到1200亿元,新能源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明显成效,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品研发基地。支持薄膜电池与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与生产,加强钙钛矿、染料敏化、有机等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与生产,推动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产业化,建设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支持发展核电装备制造,重点发展大型先进压水堆、高温气冷堆、快堆及后处理技术装备。大力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促进核心装备国产化,形成配套产业链。加快建设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智能电网及其运行体系。重点发展新能源介入与并网,智能输变电、智能配电、智能用电及智能电网通信等。
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全面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广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批复》(工信部规函〔2017〕169号)要求,现就我市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思路和原则。
围绕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融合发展、绿色低碳、开放发展”六大指导方针,聚焦“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重点产业行动计划,围绕八大重点领域加快实施八项重点工程,积极构建协同制造、协同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支点和开放高地,主动探寻新时期特大城市及中心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辐射带动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为全国探索形成有效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模式、新路径,推动我国早日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
(二)发展目标。
到2019年底,制造强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技术创新处于国内领先,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行业优势骨干企业,重点领域的产业国际化布局取得积极成效。重点行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广州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主要目标体系
(三)实施步骤。
1.创建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8年7月)。积极贯彻《中国制造2025》以及《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基本要求,各部门按本方案的职责分工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在重点领域遴选一批龙头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开展试点,加快培育符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制造业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中期评估阶段(2018年8月—2018年12月)。全面组织开展各项试点示范工作,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要求完善统计监测、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对试点示范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形成完整客观的评估分析报告,并及时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3.总结示范阶段(2019年1月—2019年12月)。根据评估分析报告以及三年来我市制造业发展实效,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指标、制度,充实发展经验,补齐发展短板,为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发展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推广方法。
二、重点领域及方向
(一)智能装备及机器人。
1.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广州市智能装备基础优势,对接智能制造发展及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需求,打造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集群。到2019年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2.重点领域。
机器人。整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国机智能、广州沈自所、沈阳新松等优势资源,加快推进省级机器人创新中心筹建,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先进数控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化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推进高精密减速机、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先进控制器、传感器和控制执行装置等机器人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加快发展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6轴以上多关节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培育发展清洁、金融、教育娱乐、救援、护理等服务机器人,探索发展新型智能机器人。依托极飞科技、中海达、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五所等优势资源,推动无人机在物流、农业、电力、石油、林业、气象、海洋水利、测绘等民用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