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全球能源互联网形成广泛共识 各国布局智能电网
一个伟大的国家,必以其深邃的智慧增益世界、引领未来。
2017年新年伊始,上任不到一个星期的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就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进行交流。
现在有困难还是在价格上。电力系统有不同的投资者,或者用电等级不一样,在充电基础设施出现以后,把电力设施不同节点的价格也就一览无余地暴露在公众面前。所以,很多企业也在反映目前充电设施充电的电价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我们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前一段时间我们局长还专门召开了十几个部委联合会议,有针对性地解决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
他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质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将集约规模开发各大洲清洁能源,加快跨洲跨国电网互联,实现能源生产全球化、配置全球化、贸易全球化。
联合国、欧盟、世界银行等领导人高度认同全球能源互联网在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惠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等国际会议先后举行,多国政要和专家分享对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传递积极有益观点;与国际能源署等全球顶尖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协同开展全球电网互联研究……
先进的理念源自自身转型发展的“底气”。事实上,无论在理念还是行动上,中国均已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两年间,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在各国形成广泛共识,并不断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
我们的理解是,私人乘用车如果是把私人建桩和单建桩体系完善了以后,就可以跑起来,最后公共的车桩就是作为一个补充来用的。
古特雷斯表示,将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纳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引导各国共同参与和建设。
很多企业都着迷于单一建桩,但是很多企业提出来要系统建桩,和车库联合在一起建桩,实现充电设施和电力系统的有效互动。一旦这个技术创新走到一定程度以后,那就是实实在在的能源互联网的政策和措施可以做的更实一些。
大时代需要大智慧,大智慧谋划大格局。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我国再次提出,“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这标志着全球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行动。
面对世界能源发展面临的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挑战,2015年9月26日,我国发出“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倡议。
中国理念
我们上半年已经出台了充电基础设施居民建桩的文件,紧接着我们正在出台的是单位建桩的指导性文件,将来要和国管局、国资委共同印发。同时,在大力推进五个标准的实施。标准统一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前一段我们去美国,和美国的标准协会达成高度一致,他们觉得中国标准如果很完善,他们也愿意支持我们这个标准作为国际标准走到前台。这个就是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上的一个重大成就。
全球共识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领先的数据,勾勒出中国能源转型的“绿色图景”。
“当前能源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因此,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发展低碳、零碳能源。即遵循从高碳向低碳、从低效向高效、从局部平衡向大范围配置的规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说。
总的来说,我觉得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形势喜人,将来也会成为能源互联网一个重要的落点和支撑。
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也出台了明确措施,一是标准互通,二是支付和信息的互通。一旦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体系落到位以后,设施的利用效率就会更加有效和利用得更好一些。如果是单位建桩完善以后,剩下的就是把充电基础设施逐步落到位。
两年前,我国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两年后,这个来自东方的倡议得到了国际普遍赞誉和积极响应。从理念传播到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全球能源互联网已成为引领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面旗帜。
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一是在大文件的基础上要求省里面出台配套政策,二是在大文件的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居民建桩和单位建桩两个体系。
2016年3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成立,成为首个由中国发起成立的能源国际组织。来自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26个国家的60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大计。
“这一倡议为世界能源革命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经济学家厉以宁评价说。
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变革做出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共鸣,跨专业、跨领域、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密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