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人工智能“涉足”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对患者及医生都是幸事一件。付钢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解释,首先患者将是最为直接受益的群体,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加速发展,它可为患者识别风险、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自我管理机制、优化医疗流程等。疾病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患者个人行为、习惯、心理因素等信息来做出判断,对于患者而言尤其是癌症患者,早期发现病灶显得更为重要。人工智能还可以基于个人的基因信息产生更多的思考,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提供更好的建议来改变个人生活习惯,成为人类真正的健康管家。付钢认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探索初期,突破口在于肿瘤的诊疗。据调查,中国每年有430万肿瘤确诊患者,有280万的患者因肿瘤疾病死亡,中国的肿瘤患者占据了全球的1/4,而因肿瘤死亡的人数在中国占了全部死亡人数的1/5。“中国的肿瘤疾病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人工智能技术可成为辅助人类决策的有效工具。”
2017-04-07 00:00:00 中国经济导报
究其原因,付钢认为,中国的医疗与IT结合度很高,但医院信息化程度较低。每一个大型医院的信息系统都很复杂,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付钢分析可能是由于我国医院的体量相对较小。“研究IT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在美国,都有大财团支持,还有大的保险公司投资,从而建立完整的信息体系。”付钢说道。因此,目前我国要想在医疗领域发展人工智能,还需借助一些外国的先进技术。人工智能为患者诊治出谋划策,成为医生智力的延伸
人工智能“涉足”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荆文娜
为此,我国政府目前对人工智能的发展高度关注,2017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首次提到了“人工智能”的字眼,强调要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转化,将从国策高度去推动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也发布了四份医疗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规范标准,从国家层面鼓励人工智能在辅助诊断和治疗技术等应用领域的发展,同时为AI(人工智能)医疗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对于医生而言,认知智能就是一个感性的“超人类大脑”,它可以学习平常医生穷极一生都无法学习到的经验、文献、案例、医学影像等知识;还可以快速提取这些数据、基于证据匹配出最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并用自然的语言告诉医生他想要知道的一切。“因此,我们可以说医生已经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人工智能带来的工具将成为医生智力的延伸,每个医生都有希望开‘外挂’,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理性的判断相结合,大大提升诊疗能力并加速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全科医生、智能医生。”付钢如是说。借此,中国医生将全面步入“人机合一”的智能医疗时代。
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助力基层医疗机构,然受限于信息化程度低
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民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近百年来,西方医学的发展让先进的影像、医疗设备进入了医疗行业,医生获得了有效的工具来进行判断、诊断。而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医生更加智能化。医生可基于海量的数据库、案例、经验,加上有效的工作,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经验的判断,成为更为智能的医生。
【期号:3053】【版面:B02】【作者:荆文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互联网医疗发展进入诊疗服务阶段。然而,面对分级诊疗中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短期内无法得到明显改善的现状,互联网带来的模式创新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尤其是医生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与此同时,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重要应用。我国目前对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介入十分重视,但现实中仍受医院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因素的限制,仍需借助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持。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中国的医疗仍存在很多问题,但也面临着很大的机遇,政府在不断完善政策,医院在持续转型升级,医生在不断学习,患者个性化医疗需求日益增加。“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已经成熟,并且已进入深度学习的阶段。”
不过,付钢表示,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层面上机会很多,一流的医生也很多,医生的医技水平国际化程度也不错,但却做不出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应用级产品。所谓医疗应用级的人工智能是人的智慧和经验,医学知识与技术结合的产物,缺一不可。目前中国在语义识别、语音识别方面做得非常好,将文字瞬间进行翻译很拿手。但在医学部分,病例的结构化,医学的分析还需要很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