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浅谈车联网与航天产业如何形成爆点

2017-07-13 12:00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黄拙吾 官欲缠绵 huangye51.com 女子莫名被生二孩 快递单号88dan 出轨之母

产业观察 | 浅谈车联网与航天产业如何形成爆点

2017-06-16 21:29来源:卫星与网络

原标题:产业观察 | 浅谈车联网与航天产业如何形成爆点

作者 | 雨菲 航天加工程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本文刊登于《卫星与网络》杂志2017年6月刊

.

车联网是个真正商业化的市场,

很混乱,但是很有活力,

各种玩家都在积极进取。机会很多,陷阱也很多。

车联网市场上的玩家基本上分为几类:

①汽车制造商,他们目前是这个市场上最强大的力量;

②车载设备制造商,有的和汽车制造商合作搞前装,也有的针对后装市场,这个圈子最繁荣也最混乱,有英特尔、华为这样的大玩家,也有小的创业者;

③电信运营商,5G对车联网的推动会很剧烈,中移动亲自下场竞争车联网市场;

④细分市场的应用开发商,规模相对比较小,很多开发商针对的是卡车、特种车之类的市场。

虽然车联网很有活力,但是总体来说,渗透率还是非常有限的,多数在用车和新销售汽车甚至不具备联网功能。没有人赚到大钱。国外也一样。还没有哪一家车联网服务品牌能算得上业界领袖,任何车联网服务的知名度都赶不上汽车品牌本身。甚至和汽车捆绑销售的车联网服务,品牌知名度也很差。

那么,这个产业的希望和机会到底在哪里?可以怎么玩?对航天的意义又如何?

车联网是物联网消费化的突破口

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物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有着广泛的基础和强大动力。业界早已经认识到了物联网的必要性和效益。但在消费领域,人们对物联网的需求尚不成熟。

由于生活方式、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因素,中国居民对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目前的非智能家用电器,已经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使用需求,外卖、家政、社区医疗服务的获取都比较容易,价格也相对低廉。这也是智能家居目前还一直没有得到充分推广的重要原因。

但汽车却完全不同。作为在户外使用的复杂消费品,汽车的使用环境和风险都要比家用电器高得多,使用和维护起来更加复杂。一旦有所故障,给使用者和社会带来的风险也严重得多。而且,消费者一般并不具有自行全面监控车辆健康状况的能力。

正因为如此,用车联网技术对汽车提供全面的健康监控,及时发现故障隐患、纠正不正确的使用方式,针对性地制定维护和维修计划,提供相关服务,对汽车用户来说是有充足需求的。进一步,可以提供基于天气、气候、路况、使用习惯等要素的综合性使用指导方案,让那些对机械工程一无所知的用户也可以安全而顺利地使用。

实际上,数年以前,这样的方案已经在军用领域和部分工程机械上得到了应用。国内几家著名的工程机械制造商,都在自己研制的大型、复杂设备上引入了这样的功能。机械的重要参数通过移动网络传回制造商的售后服务部门,可以远程监控工程机械的运行,及时发现故障隐患。更高水平的方案是美国最新型的F-35战斗机,这种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数据链,通过卫星或无线电台通信,把飞机本身的状态和健康数据传回后方基地。飞机还在飞行之中,基地就已经定制好了维护或者维修数据,并且通知仓库准备好相应的零件或者耗材,落地之后立刻实施专业化维护维修。

家用汽车的用户们需要这样高端的服务吗?答案恐怕是肯定的,作为不专业用户,他们对自己所操纵的复杂机器的了解,其实比工程机械操作员或者战斗机飞行员更少,更需要物联网的支持。

这也是物联网真正进入消费领域的突破口。

车联网依旧是蓝海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车联网的口号和概念推出很多年之后,这个圈子如同现在热火朝天的商业航天一样,没有真正的大规模用户基础,没有强大的龙头企业。哪怕通用这样的汽车巨头,在车联网领域也不过是“幼儿园霸主”那个级别的企业。相对于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和销售量,车联网的发展如此迟缓和不足,令人感到诧异。

早在2012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当时全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2亿辆,每年新车销量约2000万辆。易观智库据此预计,到2015年中国车联网用户的渗透率有望突破10%的临界值,届时中国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而到了2016年底,前瞻产业研究院在其发布的《中国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中认为,2016年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190亿元,到2020年5G商用时,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2017-2022年》。先不论哪家的报告数据预测更加准确,其中任何一组数据都显示,梦想和现实的落差,实在是太悬殊了。

这其中的原因或许有两个。首先是汽车用户主要集中在城市,在消费观念较为前卫的大城市,大大小小的4S店、修理厂星罗棋布。而且,中国家庭汽车用户的年行驶里程都不算太多,多方调查都显示,单台家用轿车的年行驶里程都在10000千米左右。这意味着汽车用户们的保养和维修压力不大。另一方面的问题则在于企业自身,目前已知的车联网企业,虽然大多基于公众移动网和通用硬件平台来开发产品和服务,但在理念上却是封闭的。尤其是汽车制造商或前装平台的开发者们,几乎都把某个品牌、系列的汽车看做独占领地。在这种思维下开发出来的服务平台,也是独占式而非共享式的。

这样就导致了用户必须到指定的商家才能接受服务。在人们已经习惯了互联网式消费的今天,这样的模式会让人难以接受。

有评论者指出:“车联网多年来一直被汽车制造商主导,作为新车销售的重要卖点,大多集中于车内装置网络功能,车商之间车联网系统相对独立封闭,未向其他汽车产业参与者开放和渗透,由此导致车联网产业协同进展缓慢。”

当然,百度、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已经开始进入车联网市场,但是目前推出的产品往往针对豪华汽车和娱乐应用,显然仅仅是一种试水性质的行为。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