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百度阿里做大脑,腾讯做入口,2017年BAT智能医疗玩法新变化?
百度阿里做大脑,腾讯做入口,2017年BAT智能医疗玩法新变化?
3月29日,发生了两件和互联网医疗相关的事情。
一件是,阿里云在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正式发布了ET医疗大脑,进军医疗AI领域。阿里云表示,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训练,人工智能ET已具备多项医疗能力,可在患者虚拟助理、医学影像、精准医疗、药效挖掘、新药研发、健康管理等领域承担医生助手的角色。
第二件是,好大夫在线确认,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的2亿美元的融资(也就是说本轮融资还未Close),领投者腾讯的投资已在2017年2月到账。这是好大夫公开的第四轮融资,也是好大夫成立11年来,官方首次对外确认的融资消息。此外,腾讯在此之前,也相继投资了丁香园、微医、卓健、医联等互联网医疗公司。
多年以来,BAT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动作不断。但是,一个不得不直视的问题是,这片水域,却是BAT难以“玩转”的。
百度医疗事业部年初的解散大约所有人都记忆犹新。阿里健康事业部,据消息称,在阿里集团2016年绩效考评居于倒数。而与此相对比的,却是好大夫、春雨医生等创业公司的不断融资和用户数增长。
然而,这也是块BAT都不愿放弃的领域。连连失手之后,我们看到的是,2017年初,BAT三家都调整了自己在互联网医疗上布局路线,但是这一次,和以往不同。阿里和百度把赌注押在了智能的医疗“大脑”之上,而腾讯,仍然走在自己的入口之路上。
阿里云ET医疗大脑:做医疗“实习生”
在此之前,阿里在医疗领域的主要布局,还集中在医药平台的搭建上。去年5月,阿里健康牵头成立了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和几百家线下连锁药店合作。去年8月,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叫停后,阿里也停止了天猫医药馆的药品交易功能。8月16日,阿里健康宣布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获得了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阿里健康自营的“良心大药房”正式上线并入驻天猫。去年,阿里健康还推出了第三方药品信息追溯平台“码上放心”,提供产品追溯服务。
而到现在,阿里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建立药品销售和医疗服务的平台,来切入未来医疗。在继百度之后,阿里把目光瞄向了医疗“大脑”。
2016年,阿里推出了人工智能ET,取代了其前身的阿里小Ai,要建立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阿里云。去年的时间里,ET指挥了广州白云机场的调度以及调度广州的交通拥堵,参与了杭州大脑的项目,并且还指挥了饿了么的180万外卖小哥。现在,阿里云ET的下一步,则是要成为“医疗实习生”。
ET医疗大脑的研发大量采用深度学习技术,通过海量的数据作为示例来训练机器完成特定任务,即由计算机通过学习病例数据来提升医术。由于可以24小时不睡觉,同时处理成千上万项任务,ET的学习进步速度大大超过人类。
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学家闵万里说:“我们将ET医疗大脑设置为一个开放的人工智能系统。除了阿里云的人工智能科学家投入到研发当中,我们更希望能吸收外部精良的算法与医学经验,这样ET才能更快地成长为一名高级医师。”
阿里云已经开始试图利用ET医疗电脑进行病症的诊疗。通过和华大基因合作,ET对大量肺腺癌病例的DNA序列进行分析,寻找致病的关键基因突变。在云栖大会现场,黑君也看到,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现场展示了一套超声甲状腺结节智能诊断系统,胡晓明表示,这套算法可以对甲状腺B超快速扫描分析,圈出结节区域,并给出良性与恶性的判断,大大节省了医生的诊断时间。一般来说,人类医生的准确率为60%-70%,而当下算法的准确率已经达到85%。
在黑智参与的云栖大会后采访中,胡晓明透露,阿里云的战略规划中,机器智能对产业的深度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这,得益于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数据在线,可以参与决策,和算法平台和计算能力相结合,产生新的价值。而阿里云的目标,则是通过技术去为商业创造价值,解决实际问题。之所以参与交通行业,就是由于交通是复杂、多变量影响和相互干扰的行业,它的复杂程度超过了任何其他行业,因此,人工智能平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利用大量数据,提高人工智能技术。
这也是阿里云挑战医疗大脑的初衷。胡晓明表示,对于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这还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领域。医疗机构中,还有大量数据以纸质形式存在,并没有在线;同时,个人健康资料的归属并没有界定,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还亟待解决,政策也并没有完善。而同时,人工智能系统辅助医疗,并不是取代医生。ET医疗大脑将辅助医生诊断和分析结果,提高诊断速度,同时促进算法迭代;其次,做到“算无遗漏”;第三,整合医生个人经验,形成新的经验,提高医疗服务的价值。
百度医疗:聚焦人工智能
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百度近年来在医疗大脑上的投入。2016年10月,“百度医疗大脑”在北京发布,它是通过海量医疗数据、专业文献的采集与分析进行人工智能化的产品设计。“百度医疗大脑”可以模拟医生问诊流程,与用户多轮交流,依据用户的症状,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反复验证,给出最终建议。在过程中可以收集、汇总、分类、整理病人的症状描述,提醒医生更多的可能性,辅助基层医生完成问诊。
最初百度的医疗布局主要集中在医疗信息搜索,进而扩展到挂号预约等服务。2015年1月,百度移动医疗事业部成立,归张亚勤领导,主要是医疗O2O相关的挂号预约以及送药直达业务。百度在移动医疗方面的布局,当时主要在三个方面:在线问诊的百度医生、拇指医生等,送药电商的药直达,还有智能设备Dulife。
百度医疗事业部也有在百度大脑平台上进行的研发,比如百度医疗大脑,模拟医生问诊,和用户多轮交流,给出最终建议等。而就在今年2月,百度正式宣布,对医疗业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和优化,集中优势资源,将医疗业务的重点布局在人工智能领域。原百度医疗事业部业务关停,智能小e团队和拇指医生团队,转入AI体系;医疗事业部内容建设团队,转入搜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