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智能家居“叫好不叫座” 找准用户刚需是关键
智能家居“叫好不叫座” 找准用户刚需是关键
为了智能而智能的产品,实则沦为“智障”笑柄。与现阶段仍停留在远程控制层面的智能化入门产品相比,真正的智能产品意在深度学习人性化,具备智能感应、自适应能力,关注用户的核心需求和痛点。当前智能家居产品的用户使用依赖度偏低,用户反馈的问题集中体现在“部分功能无价值”上。
如今,人们工作越来越忙碌,而家电似乎也越来越被冷落,使用频率越来越低,以下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空调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打开;电视只在下班后无聊时打开,打开声音不见其人;豆浆机和榨汁机买回家使用两天然后就放在角落数月;空气净化器、咖啡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小家电反而更加低频化,五颜六色的灯饰只打开最省电的那一盏……是不再追求新鲜还是新鲜感过了,生活回归了本质。
除了冰箱之外的其他大多数家居都不具有每天使用的刚需,人们在随着科技和智能发展产生的各种家电产品使用中未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快乐,是人普遍幸福感降低、三分钟热度还是智能家居只是附加价值,而实际价值不如一张回到家就可以休息的床或者依靠的沙发。
维基百科上对智能家居的定义是:智能家居(smarthome,homeautomation)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
智能家居作为智慧城市的微观组成部分,“智慧城市”概念来自于IBM实验室,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引发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继Nest被Google收购后,Google接着收购Dropcam,利益诱惑引来了许多跨界公司。越来越多的企业紧随其后纷纷涉足智能家居领域,且大多为互联网公司。家电品牌在智能家居领域打起保卫战。2014年苹果推出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飞利浦、海尔成为苹果的合作厂商,三星收购SmartThings,LG开始行动。家电、互联网、手机如小米等不同类型的企业纷纷看好智能家居,作为负责家居本行的家电厂商最先推出智能家居产品,产品概念很先进,直到现阶段,智能家居仍未褪去“炒作概念”的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智能家居最有利的莫过于传统安防企业,其优势在于长期积累无法超越的技术,缺点在于技术公司并不直接面对用户,面向终端消费者并非是他们的强项。在产品理念上,“工程师文化”的影子过于浓重。其往往更倾向于立足内部思路进行设计,而忽略了客户、合作伙伴与用户的需求。在物联网领域,安防企业面对的受众通常来自复杂庞大的联网设备生态系统。因此,考虑到其差异化需求、目标、服务要求及期待,制定决策需要以了解目标客户为基础。
安防领域人士认为,工程师如何摒弃“工程师文化”去考虑人性化和用户体验,而不仅仅着眼于“性能”,将智能过的家居附上开发人员的影子,硬塞给渴望因智能给生活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体验的用户。有工程师则认为:“我只是一个工程师,考虑不了那么多,用户体验应该由产品经理去想。”
实际上,设计是为目标客户服务的,而非为企业自身服务,无论是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安防设计上,还是产品功能的智能理念上,用户的体验始终为王。
责任编辑:李晴晴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