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智能电网让电变得更便宜?

2017-03-24 12:04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sqte-021 娄艺潇和陈好 卢晓鸿 鹿港制造 鹿山大院 吕程的修真秘籍 吕侃近况 乱云飞渡 艳姨 萝莉公爵的异界之旅

  (本文作者介绍:智能电网研究员、能源领域的传播学者、《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特约研究员、《中国能源报》特约文化观察员、微信公众帐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研究员。现就职于某大型能源企业,从事能源研究18年。)

  “智能生产平台”指挥着各类电能生产厂家,包含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我们知道,不同的发电方式的成本不同,就是同一种发电的方式在不同时期的成本也不会一样。为此,“智能生产平台”应具备筛选功能。例如,在丰水时节,自然匹配到水力发电。这样,有利于各种发电方式相互补充和平衡,同时促进了能效提升。

  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会不会让电变得更便宜?理论上来说是成立的。畅想一下,智能生产平台可以让电网企业知道什么时候哪里的电是最便宜的,智能存储平台可以让电动汽车成为分布式储能解决方案,在深夜用上最便宜的电。

  今天,智能电网不仅以储能技术打破时间的限制,而且以大容量、远距离的输电打破空间限制,将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以中国力量推动着能源革命。  

  “智能生产平台”促进能源供给革命

  “智能用电平台”促进能源消费革命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我们知道,可再生能源一般情况下具有不确定性。例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发电方式不稳定,接入电网将会给电网带来扰动,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不发电浪费,发电上网又不安全,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迫切需要储能技术,将不稳定的能源通过储能手段存储起来,以特定的方式转换成稳定的电能再上传至电网。或者,通过分布式微电网的方式,实现就地消纳和平衡。

智能电网跨越时空的电力交易

  由于“智能云平台”掌握了历年数据的负荷规律,具备了预测负荷的能力,为“智能生产平台”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基础。什么时候发电,用什么方式发电,发多少电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智能生产平台”根据“智能云平台”传递的信息进行机组的开启和停运,同时动态地接收指令并加以执行,保持电能生产与消费的平衡。 

  “智能用电平台”有两个接口,一个对着“智能云平台”,上传用电数据,例如各类负荷的表现周期和峰谷值,“智能云平台”将信息进行运算后共享给其它平台,作为能源生产、存储、运输的决策基础。同时,另一个接口对着电力消费者,改造后的家庭电器插口,会对负荷分类,不同类别赋予不同的电价,用价格来调节用电行为。 

  比如在上下班高峰期,交通用电为“当令负荷”,用电相对平价,而如果某个家庭一定要在这个时刻烧开水洗衣服,那么抢夺的是交通用电负荷等“当令负荷”,按照规则,就必须付出远高于烧开水洗衣服“当令负荷”的价格。

  目前,笔者知道的主要储能技术有物理储能、化学储能,抽水蓄能电站就是物理储能方式的典型代表。在电力较为充足的时候将海拔低的水抽到高处,在缺电时放水发电。化学储能就是利用蓄电池技术储能,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大容量的化学储能解决方案。

  “智能存储平台”促进能源技术革命

  笔者认为,能源消费的最大问题是观念问题。比如认为只要花了钱,爱用多少能源是个人的事。要改变能源消费观念,并非一日之功。既然道德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养成尚需时日,那么,就要转而从规则和制度上寻找方法。这就需要建立“智能用电平台”,将需求侧精细地管起来。表面来看,“智能用电平台”是一种技术,其实它是一种规则,这种新的规则就是“分类别、分时段差别电价管理”。

智能电网跨越时空的电力交易

  电既有普通商品的生产、运输、存储、消费的普遍特征,又有不易存储的独有特征,电能必须在瞬时完成发、输、配、供、用。这需要在电能存储技术方面寻求突破。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 蛮便宜网
  • 天猫内部优惠券网
  •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