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国家发社会领域投资政策红包 智慧医疗养老迎发展春天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37条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对深化社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投资活力进行了部署,旨在进一步激发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投资活力。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放宽社会领域投资管理的最新政策文件,也被认为是社会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
聚焦五大领域,激发投资活力
这次发布的《意见》,针对的是社会领域的投资,将内容聚焦在了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五个领域。现实中,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养老难、上学难等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些领域。对此,《意见》在扎实有效放宽行业准入、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认真落实土地税费政策、大力促进融合创新、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等五个方面,提出了37条可操作的政策措施。
在行业准入方面,《意见》明确,分别制定社会力量进入相关领域的具体方案和跨部门全流程综合审批指引,推进一站受理、窗口服务、并联审批。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宋冬林说,对比以往的串联式审批,这大大提高了效率。在扩大投融资渠道方面,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出台专项债券指引、商业银行押品指引,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市场化运作的社会领域相关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各地通过风险补偿金等措施为行业增信。
《意见》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推进“互联网+”益民服务,完善行业管理规范,发展壮大在线教育、在线健身休闲等平台,加快推行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推广大数据应用,引导整合线上线下企业的资源要素,推动业态创新、模式变革和效能提高。
多位专家表示,扩大社会领域对民间投资开放,有利于解决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一些突出的矛盾,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
打破隐性障碍,让社会资本“进门”
社会领域投资潜力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三大类民间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3.7%、19.9%、4.1%,均高于同期全社会民间投资3.2%的增速。进入2017年,民间投资已经迎来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1至2月份,我国民间投资增长6.7%,比去年全年加快3.5个百分点。
我国社会领域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投资总量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放宽准入不彻底、扶持政策不到位、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比如,在电力、交通、油气等基础设施领域和养老、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就存在不合理的“高墙”限制。如何打破这些隐性障碍,让社会资本“顺利进门”?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不断消除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在一些行业和领域主动“开门”;另一方面,要在更多领域引入多元主体,让所有市场主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表示,《意见》适应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坚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和培育经济新动能的发展方向,从社会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有利于开创社会事业与产业互促共进的新局面。
医疗PPP迎发展春天
《意见》明确,医疗和养老由于“社会需求大”、“供给不足”要求“尽快有突破”。为了适应上述领域平均收益低、回报周期长的特点,《意见》明确扩大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医疗、养老服务等机构。
目前,全国60周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6.7%,全国慢性病确诊人数超过3亿,发病率也逐年增高,传统医疗养老模式备受挑战。优化政策环境,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健康养老产业,将大力助推医养结合的融合创新发展。卫计委等多部委最新印发的《“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也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同时,推进信息技术支撑健康养老发展,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
在政策的助推下,智慧养老医疗迎来发展春天。“互联网+医疗养老”的爆发对电信运营商也是机遇,以中国电信为例,目前天水电信构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广东电信与省民政厅合建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莆田电信与市卫计委共推“互联网+医疗”……中国电信“十三五”五大生态圈,推出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重点模块,智能医疗和养老新政的实施也将极大地助推中国电信智能转型升级,开启智能信息服务新时代。
当然,“三分靠政策,七分靠落实”,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最终要靠各地各部门将好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光“喊”,更要加快“做”,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更要切实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