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智能电网下的中国路线
智能电网下的中国路线
2010-08-17 10:16:01
智能电网的建设投资巨大,如何从中寻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从而实现电力公司、设备制造商(或服务供应商)、电力用户多方共赢,这将对智能电网的建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自2009年年初以来,智能电网研究热浪就席卷而来,世界各国的政府、科研机构以及电力公司纷纷卷入。智能电网已经不仅带给人们遐想,更将成为清洁能源政策推行的重要依靠,成为未来展示国际新技术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舞台。
“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是未来世界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良方,而智能电网是大量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依托,更重要的是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拉动一个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链,这对急于摆脱经济危机影响的各国政府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上海交大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副主任金之俭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电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有可能产生很多新的运行和服务模式,因此,很多人相信,如同互联网一样,智能电网也将给世界带来非凡的变革。
智能电网“革命”
尽管人们对智能电网这个名词已经并不陌生,但对它的内涵了解并不多。
金之俭介绍,智能电网(Smart Grid)是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与传统电网结合而构成的安全、高效、环保的新一代电网,智能电网依靠获取的大量实时信息和快速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将大量事故隐患解决于萌芽之中,而即使由于特殊原因发生了事故也能快速隔离故障并予以快速恢复,因此智能电网可以有效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此外,智能电网的建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遏制目前电网峰谷差不断扩大的趋势,通过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技术和全寿命管理技术,有效提高电网资产的利用效率。
同时智能电网的建成可以保障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大量接入对电网的影响,从而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利用。
正是智能电网的诱人前景,令世界各国纷纷将其列入能源发展战略当中,并计划通过政府投资来推动其发展。
2001年美国人率先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概念,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将电网系统升级换代列为重要议题,并宣布由政府出资34亿美元启动智能电网建设,以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
在欧洲、韩国以及日本,智能电网也受到了同样的重视。在欧洲,智能电网是欧盟实现其能源发展目标(到2020年实现欧盟碳排放量减少20%,能源效率提高20%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提高20%)的先决条件之一。
中国对于智能电网的重视并不亚于其他国家,今年智能电网也出现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名为“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现代电网。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计划分为3个阶段:2009-2010年将重点开展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16-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
国家电网还提出,到2020年智能电网总投资规模接近4万亿元,也就是说智能电网将为中国相关产业带来4万亿元的巨大商机。
4万亿产业商机
金之俭认为,智能电网的建设对相关产业会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在他看来,至少有4个方面的产业拉动作用。
首先是电网设备的改造与提升方面的商机。传统的电力设备实现智能化将会对传感器、通讯技术设备以及后台数据处理专家分析软件的研发提出很多新的要求;特高压输电技术给输变电装备提供了新的机会;配网智能化涉及的产品除了原有的自动化产品外,还有诸如可再生能源并网接入设备、灵活交流输电设备、储能单元等众多产品;智能用户端技术涉及市场巨大的家用市场,产品从智能电表到智能家电都会形成重大需求。而微电网技术的普及将带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以及相应的能源管理系统等产品的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很多新的技术将会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储能技术,智能电网中新能源的高效接入、电网运行的削峰填谷和安全运行、电动汽车的普及以及与电网的互动,储能电池都会起到关键作用,可以说没有储能电池的介入,很多智能电网的设想还不能完整地实现,因此国内外目前都高度关注储能电池产业。
再如信息安全技术和海量数据处理技术。智能电网中大量的信息传递需要有信息安全的支撑,目前信息安全技术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而海量的信息数据存储、数据挖掘技术也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
此外,信息创新服务也将成为一个新的产业。智能电网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数据,而国外已经在这些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很多的服务项目,从家庭单位的能耗分析与节能建议,到利用电价波动实施的用户侧需求响应实现电网的削峰填谷,到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不一而足。
目前,国家层面的智能电网规划尚未出台,但是相关研究已经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开展。上海交大的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就是基于国家战略布局而成立的研究机构,该机构以智能电网的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为主要方向,并得到了相关部委与企业的支持。
“中心目标是成为智能电网国际合作的平台,研究并引入新的国际化标准、新的运营模式、新的核心技术,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推动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金之俭介绍说。
对智能电网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学术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能源专家朱宁表示,众多企业已经对智能电网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
对此,上海交大也遇到过来与其合作的企业。如思源电气(25.82,0.50,1.97%)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支持上海交大研究人员对智能电网的核心标准IEC61850进行了应用,研发出智能变电站系统,目前该系统已通过了验收,该公司也进入了国家电网试运行的主要设备提供商序列。
事实上,最大的动作来自于国家电网公司。6月29日,由国家电网公司编制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和《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在北京发布。
据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主任王益民介绍,《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是用于指导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企业标准编制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技术指南,也是我国智能电网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编制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则是关键设备研制工作的行动纲领,可作为科研、制造企业的设备研制指南,同时也可作为制定相关产业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