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
我们
投稿
反馈
评论 返回
顶部

内容字号: 默认 大号超大号

段落设置: 段首缩进取消段首缩进

字体设置:切换到微软雅黑切换到宋体

“互联网+”科普 突破点在哪里?-新闻观察-社会频道-中工网

2015-12-18 18:14 出处:互联网 人气: 评论(
女凰嫁到 泡书吧小说网 泡书吧中文网 平凡文学 平凡文学网 平凡小说网 破风文学 破风文学网 亲亲小说网 青帝 小说网 青帝文学 青帝文学网 青帝小说 青帝小说网 青山接流水

  如何让科普与公众特别是孩子们零距离接触?科普课怎样上才会吸引人?家长和科学家在科普中处于什么地位?一次别开生面的“科普课”引发的社会思考在延续——

“互联网+”科普 突破点在哪里?

中工网记者 彭文卓

  “杨爷爷,星星的上面也住着和我们地球上一样的人吗?未来的我会是什么样的呢?有没有时空机让我和未来的自己对话呢?”11月27日下午,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一隅,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的孩子们围着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杨再石,七嘴八舌提着问题。

  与此同时,2015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总决赛正在进行。在中国,这项由三星电子独家赞助的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三年。今年的赛事规模已覆盖全国1016所学校,吸引了7224支团队的近3万名学生参与。

  如何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推进科普教育,让科普与公众零距离接触?也许,这样一次别开生面的“科普课”勾勒出了方向。

  体验:贵在真实有趣

  在趣味创客讲堂,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高云峰将“趣味力学试验及制作”课堂搬到了比赛现场:来自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的孩子们被分成几组,根据手上的零件,完成“逆行风车”的拼装比赛。

  “正常的风车都是按风吹过来的方向走,但是我们通过一个科学创意,让力转了一个方向。”看着组装好的风车“逆风奔跑”,同学们一阵惊呼。

  而类似“逆行风车”这样的科普推广活动,高云峰团队已经参与多年。他们完成的“纸桥过车”、“弹簧秤称大象”、“手机吊冰箱”等科学游戏视频,在网络上的点击率已经超过千万。

  “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理论知识略显枯燥,如果能在游戏、比赛等形式中融入知识和挑战,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也许能产生更好的效果。”高云峰告诉记者,学生只有觉得好奇才会产生探索真理的愿望。所以,他就将趣味加入课堂,生动地挖掘其中的科学内涵,告诉学生们科学知识无处不在。

  许多带队老师则认为,科普教育除了趣味性,实用性也必不可少。“科普活动有趣才能吸引学生,有用才能真正获得认可。”中关村三小辅导员冯小宇说,为了让科学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该校正倡导一种“真实的学习”,即将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学科和科学课综合成一个项目,并设置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确保学生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接触科学。

  “比如学生参与桥梁设计,除了学习数学的测量,还能了解包括承重、长度和弧度的设计等知识,让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冯小宇说,这样的项目让学生在传统学科的经典知识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学习,从而获得更真实的体验。

分享给小伙伴们:
本文标签: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2-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