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http://www.cnwulian.net):2015首届中以机器人峰会在广州举行
苏剑波:想做拥有三头六臂、72变的机器人
当日峰会上还举行了签约、揭牌、聘请专家的仪式。李红卫、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新兴产业二处处长谭遂、广东省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李彬、广州市发改委总经济师周青峰、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秘书长陈建荣、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国生上台共同见证《中以机器人研究院合作谅解备忘录》、《合作共建中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协议》、《广州中以机器人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州中以机器人研究院风神物流机器人研发中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州中以机器人研究院医用机器人研发中心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州中以机器人研究院亚克迪智能物流机器人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六个项目的签约;交流会上还进行了“中以机器人研究院”及“中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揭牌仪式;中以机器人研究院理事长欧阳泉向以色列专家席勒、卡罗斯,国内专家张宪民、杜志江、苏剑波、张进颁发了聘书。
安亚杰:中以机器人工业领域合作的重要一步 周青峰:广州市开发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由广州市发改委、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州中以智慧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以色列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项目对接会暨发展战略交流会(2015首届中以机器人峰会)10日在广州举行。约200名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对中以机器人未来合作机遇、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前瞻性的预判。 欧阳泉:建设世界一流的机器人前沿研究机构
李红卫在会上的致辞中表示,广州开发区是中国华南地区外商投资的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基地,2013年11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广州开发区成为中国四个中以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区之一,近年来广州开发区高度重视拓展和以色列有关各方的合作,特别是在生物产业领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中以生物孵化基地已正式落户广州国际生物岛。
李彬:争取2025年将广东打造成智能制造示范区
张进:以后的制造业将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制造业
新华网广东频道对峰会进行了文图直播。直播回放:中国-以色列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项目对接会暨发展战略交流会
会上,诸多官员和专家们对中以合作前景表达了乐观的态度。“中以合作大有可为!”广州市黄埔区政府区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红卫在会上表示。出席会议的以色列专家也认为,以色列在自动化车辆、医疗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国防应用机器人等领域的机器人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将适合中国的巨大市场需求。“我们将把以色列的先进经验做法引入中国、引入广州。”以色列机器人协会会长兹维习勒表示。他认为,机器人行业未来将有2000亿美元规模的产值,中国面临着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社会发展状况和产业升级创新发展需求,中国巨大需求将引领该行业未来发展。
李红卫:广州开发区已聚集57家机器人企业
谭遂:中以在智能制造领域开展合作大有可为
广州开发区发展改革和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州开发区将按“一园三区”的总体空间架构,契合新黄埔区的产业资源分布等实际建设广州开发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并在产业园北区建设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中区建设数控和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并在南区打造黄埔智能产业园,并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和服务机器人。广州今年11月正式成立中以生物产业的相关基金,促进该行业发展。
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成为中国转型发展关键词的今天,抢占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制高点、把握机器人产业变革脉动,对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广东具有重要导向意义。以色列的创新创意、先进产业技术如何能引入中国进行产业化成为中外行业人士关心的热门话题。本次会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将对未来促进广东产业升级具有行业风向标的作用。
据了解,广州开发区目前有智能装备企业5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8家,相关行业产值已达79亿元,已聚集广州数控、达意隆、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及发那科、华鼎,粤聘等一批重点项目。
张宪民:我国制造技术的短板主要是检测技术
卡洛斯:中以机器人产业有巨大商业机会
以下是直播摘要:
彭健:中型企业到以色列并购技术有三个模式
杜志江:做医用机器人最重要的是医工结合
胡斌:机器人产业是朝阳产业 更原意构建产业生态链
席勒:研究辅助性机器人不能一味逐利
9月10日,中国-以色列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项目对接会暨发展战略交流会在广州科学城保利假日酒店举行。交流会上进行了“中以机器人研究院”及“中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揭牌仪式。(新华网李隆强 摄)
周成就:让我们的服务机器人进入到家庭